39健康

不同年龄段营养细考量

  就像选择衣服与保养品一样,身处不同的年龄层,你会有不同的考量。青春期与成熟时期的需求,绝对不会相同。同样饮食也是如此。不同阶段,活动量、代谢量及面临的环境不同,饮食重点自然也有差异。应该如何掌握各个时期的营养补充的要点?听听专家怎么说。

  10-18岁(青春期):加强铁质摄取与运动

  营养专家表示,钙质与铁质的吸收,是青春期的营养重点。青春期对钙质的需求,比生命中任何阶段来得大。因为骨头的生长与骨质的密度,主要在这个阶段形成,而钙在日常饮食中的最好来源是牛奶。

  铁质对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也很必要。在这个阶段,体内的血液容量与肌肉正大量增加。铁质是合成身体血红素与肌红素的必要物质,需要充足供应。另外,女孩子月经每个月都会造成铁质流失,所以女性更需要注重补充铁质。铁质可从瘦肉、贝类食物如牡蛎、蛤等,以及从豆类制品、葡萄干、红枣、南瓜子等坚果核仁、全谷类及深绿色蔬菜中获得。

  目前我国青少年过胖的情形愈来愈严重。营养专家提醒,过胖对于发育中的青少年会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其中较容易忽略的是青春期提早出现。当体内脂肪达到一定程度,会刺激动情激素分泌,导致生理成熟与性征出现。事实上,青春期提早并不是健康的象征,一旦心理及生理的发展衔接不上就会滋生问题。有时提早发育也会造成发育期提早结束。许多青少年在短时间内快速长高,之后身高却容易停滞不前。

  此外,肥胖还可能带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成人之后难以减重等后遗症。因此,青春期必须维持标准体重,才能为将来健康打好基础。

  要注意的是,维持标准体重切忌节食,需靠适度的运动来辅助。规律且适度的运动,可消耗多余热量,除了可保持健康,对于发育也很有助益。

  18~25岁(成熟期):注意维生素C的摄取

  这个阶段通常是精力最旺盛、体力消耗最大的时期。人们在这个阶段忙着学业或事业,可能常常需要熬夜,也会面临香烟与酒精的刺激,而对健康造成伤害。要让伤害减至最低,除了饮食均衡外,要特别注意维生素C的摄取。因为饮酒与吸烟会增加维生素C的代谢率,而环境及情绪上的压力,亦使维生素C的需求增加。

  维生素C的最好来源不是额外地补充药丸,而是从一般的蔬果中取得,如甜椒、油菜花、大头菜、奇异果、木瓜、花椰菜、椰丁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25~35岁(怀孕期):以生食的方式补足叶酸

  这个年龄层的女性,通常正值生育期。就怀孕的妇女而言,叶酸的摄取对胎儿的发育相当重要。因为叶酸可帮助核酸及部分氨基酸代谢,与细胞分裂有密切关系。孕妇若缺乏叶酸,易导致胎儿产生巨球型贫血或生长迟缓等现象。

  35~45岁(步入中年期):均衡摄取维生素B族与蛋白质

  营养专家指出,这个阶段身体老化的迹象日趋明显,摄取充足的维生素B族及烟硷酸,可缓和老化现象,并帮助皮肤保持最佳状态。牛奶、优酪乳等乳制品、谷类(如糙米、胚芽米)、麦类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

  营养专家强调,许多人一步入中年期,就大量减少蛋白质的摄取,这是不正确的观念。蛋白质的摄取,对于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相当重要,即使是中老年期也不例外。以女性而言,对于蛋白质摄取的建议量,在19岁时为每天50克,中年时则为每天47克,其间的差异不如一般人想象得那么大。蛋白质对于维持身体的机能、细胞正常的分化与生长、皮肤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步入中年,也要摄取足够的优质蛋白质,这可由家禽类、海鲜类、瘦肉及乳制品获得。

  进入40岁后,身体的代谢率会降低,热量的需求会比年轻时少。最佳的饮食方式是摄取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像多吃蔬果、谷类、鱼类及瘦肉等。低脂高纤的饮食习惯,可降低体内的胆固醇,避免血管硬化,并减少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45~55岁(更年期):补充钙质与植物性雌激素

  在这个阶段,不少妇女面临更年期的不适与骨质疏松症的威胁。如同青春期的营养准则,钙质的摄取仍为重点。此阶段的妇女每日需摄取1000毫克的钙质。多次营养调查皆发现,人们对于钙质的摄取量普遍不足。更年期后骨质流失速率增加,没有充足的骨骼,更加重了发生骨折的危险。牛奶、虾皮、菠菜、芥菜、芝麻等皆含有丰富钙质,豆腐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亦添加了钙质,有些面包、西点在制造的过程中加入大量奶粉,亦可从中得到钙质。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性食物常含有大量植酸和草酸,会与钙质结合,成为不溶解的钙盐,从而降低钙质的吸收率。如菠菜中的草酸会与牛奶中的钙质结合,使牛奶中的钙质无法被吸收,因此应避免两者同时食用。

  更年期的妇女亦要多摄取黄豆类制品。有些妇女会服用女性荷尔蒙来减轻更年期的不适症状,但这些荷尔蒙补充剂会与乳房及子宫的雌激素受体紧密结合,对乳房造成刺激,有诱发乳癌的疑虑。黄豆所含的植物性雌激素异黄酮素,生理机能类似女性荷尔蒙,从自然饮食中摄取,亦可达到保健的效果。豆腐、味噌、豆浆等豆类制品以及谷类食物,都有丰富的异黄酮素。

  另外,更年期妇女还要避免接触含有酒精、咖啡因及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引起发热潮红,加重不适症状。

  55岁之后(老年期):慎选优质蛋白质、新鲜蔬果

  由于活动量、代谢率降低,老年期需要的热量因而减少,但其所需的蛋白质量反而比中壮年高。这是因为身体的吸收力变差,所以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取,以修补身体的组织。饮食应着重优质蛋白、低热量,如瘦肉、鱼肉、低脂牛奶等。不过,肾功能、肝功能不良者,高血尿酸者,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取不宜过量。

  在油脂摄取上,尽量选择多元或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减少饱和脂肪酸的食用量,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饱和脂肪酸大部分来自动物性食物,如肥肉、猪油,少数植物油如椰子油,也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则多来自植物性食物,如橄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但也有动物性的来源,如蛙鱼、鲭鱼等。

  此外,老年人还应多食用新鲜的蔬果。蔬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帮助老年人缓解便秘症状,且植物特有的化学成分,如类黄酮素、胡萝卜素及酚类物质还能预防癌症。

  虽然各个年龄层要强化的营养重点不尽相同,但营养师强调,不论在哪个年龄阶段,均衡的饮食习惯是最重要的。科学的饮食习惯加上规律的生活方式自然会令你容光焕发,常保健康。

(责任编辑:曾慧)

2008-07-22 23:26:00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产后气血亏虚10个征兆是什么,吃什么药
产后气血亏虚的征兆通常没有10个,其表现主要有面色改变、身体乏力、睡眠及精神状态异常等,可服用的药物有人参归脾丸、八珍益母丸、复方阿胶浆等。若怀疑产后气血亏虚,患者应及时就医,可进行血常规、中医脉诊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一、征兆:1、面色改变:气血不足不能滋养面部肌肤,可能导致面色失去红润光泽,呈现苍白或偏黄的色泽,看起来面容憔悴。2、身体乏力:气血亏虚使得身体各脏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濡养,产妇常感到疲倦,身体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甚至日常简单的起身、行走等动作都觉得费力。3、睡眠及精神状态异常:气血不足影响心神的滋养,产妇可能出现失眠多梦,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精神方面,表现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也较为低落,容易感到焦虑或抑郁。二、药物治疗:1、人参归脾丸:该药物含有人参、黄芪等多种补气养血的中药成分。人参大补元气,能促进气血生成;黄芪可补气升阳,助气血运行。诸药合用能起到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可改善产后气血亏虚导致的面色萎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症状。2、八珍益母丸:由八珍汤加益母草组成,八珍汤具有补血活血、补气健脾的功效,加入益母草成分还可活血调经。该药物既能补气养血,又能促进子宫内瘀血排出,帮助产后身体恢复,适用于产后气血两虚兼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恶露不绝等。3、复方阿胶浆:该药物主要成分是阿胶,阿胶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作用。辅以红参、熟地黄、党参、山楂等,能气血双补。可有效改善产后气血亏虚引起的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建议产后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气血恢复,避免过度劳累,活动要循序渐进。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因为不良情绪会进一步损耗气血。另外,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寒邪易入侵虚弱的身体,加重气血亏虚。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长冻疮是气血不足吗
长冻疮并不是代表气血不足。对于容易长冻疮的人群,建议加强保暖措施。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穿戴足够厚的衣物、手套、帽子等,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冻疮主要是由于皮肤在低温、潮湿环境下,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引发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当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体表血管会强烈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核心体温。但持续的寒冷会使血管麻痹而扩张,血液瘀滞,组织液渗出,形成冻疮。这一过程主要与寒冷刺激直接导致的血管功能异常有关,并非直接由气血不足引起。即使是身体健康、气血充足的人,若长时间处于低温潮湿环境,且保暖措施不到位,同样容易长冻疮。其次,长冻疮的人群分布广泛,并非仅局限于气血不足者。在寒冷地区的户外工作者,如边防战士、野外勘探人员等,通常身体素质良好,气血状态正常,但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长时间受寒冷侵袭,冻疮发生率很高。另外,儿童也是冻疮的高发群体,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逐渐完善,多数不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但这类人群皮肤相对娇嫩,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较弱,且活动量大易出汗,若未及时更换潮湿衣物,在低温环境下就容易长冻疮。这表明冻疮的发生更多取决于外部寒冷环境以及个人防护情况,而非气血状况。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肉类、蛋类等,有助于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赖毛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性经期后吃什么食物可以补气养血
女性经期后可通过食用桂圆、黑枸杞、红豆、乌鸡等食物来补气养血。1、桂圆: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其能补心脾、益气血,一方面可滋养心血,助力心脏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能温养脾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使食物转化为气血。其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及气血不足等情况。2、黑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擅长滋补肝肾之阴,肾阴充足有助于化生血液,肝阴得养可更好地藏血。精血能够相互转化,养血有助于气的生成。对于肝肾阴虚引发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也可调理因肝肾不足导致的气血亏虚。黑枸杞适合用温水冲泡后饮用,每天可冲泡2 - 3次。3、红豆:本品具有健脾利湿、解毒排脓的功效。通过强健脾胃,促进食物消化,使气血生成有源,以达补气目的。同时,其利湿而不伤阴血,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因气血不畅、湿阻经络引起的气血不足有调理功效,且能养血安神。4、乌鸡:可补肝肾、益气血、清虚热。入肺经能补益肺气,推动气血运行;入肝肾经可滋补肝肾,促使肝肾生成更多精血以养血。对女性气血不足、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状况有良好的调养作用,常与其他补气养血之物配伍,以增强疗效。常见的做法是将乌鸡与红枣、枸杞等食材一起炖煮成乌鸡汤,每周食用1 - 2次,有一定滋补效果。女性经期后在饮食调理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搭配,不可过度依赖某一种食物。若气血不足的症状较为严重,经饮食调理一段时间后仍无明显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补气血容易上火是怎么回事
补气血容易上火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非疾病因素如补气血方法不当,以及疾病因素如阴虚火旺证、湿热内蕴证、肝郁化火证等。一、非疾病因素:过量服用补气血的药物或食物,可能导致体内气血过盛,阴阳失衡,从而引发上火症状。例如,人参、阿胶等补气血药材,若服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容易助火生热。二、疾病因素:1、阴虚火旺证:阴虚则阳亢,虚火内生。当人体处于阴虚状态时,本身就有虚火,补气血的药物或食物多为温热之品,服用后可能加重虚火,出现上火症状,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治疗宜滋阴降火,可遵医嘱服用知柏地黄丸,以滋阴清热,缓解上火症状。2、湿热内蕴证:体内湿热较重,阻滞气血运行。补气血的药物或食物可能会加重湿热,导致湿热熏蒸,出现上火表现,如口苦口臭、舌苔黄腻、皮肤瘙痒等。治疗需清热利湿,可遵医嘱使用龙胆泻肝丸等药物。3、肝郁化火证: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日久化火。此时若进补气血,可能使肝火更旺,出现烦躁易怒、头晕目眩、面红目赤等上火症状。治疗当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可遵医嘱服用丹栀逍遥丸进行治疗。补气血时出现上火症状,应及时调整补气血的方法和生活方式。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因药物引起上火,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