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外饭局纪闻

  富含礼仪和人情的中国饭局

  在中国人看来,饭局是礼仪和人情的代名词。因而有人认为,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是饭局文化。饭局之势长岁久远归绺于中国国度的历史人文背景,还有人际间崇尚饮德食和以及习俗、交往理念等诸多传承因素的缠结并顺衍所致。

  中国饭局中的讲究颇多。一般来说。是无鱼不成席,并看重头菜。头菜是礼仪和人情的主要标志。既便不上燕翅鲍参,也得虾菜居首。而且,上菜时要沿循先冷后热、先主后次、先荤后素、先浓后淡、先成后甜、先干后稀、先菜后点的宴程,并习惯盘大碗硕、席面丰盛。菜上席后,由侍者经转台先转至主宾眼前,俟主宾尝后,再由左向右转而轮尝:若是鱼馔,鱼头则要朝向主宾,以示敬诚。吃到残席时,往往还要加上两道佳馐,表示主人的大方,也是怕客人吃不好,以曲尽酬胙之谊。

  饭局中的排座次也有学问。席中靠里面正中间的位置是为主宾安排的。主宾两侧的人,要安排能饮酒或能劝洒的,或是主宾较为熟知并能言来语往,或与主宾身份相等的人。东道主往往坐到隔席面与主宾相对的位置上。其他人则按身份、年龄辈份,或男左女右,或酒量大小、交谈方面等俗成的规矩,适当安位。这样,宾主搭配和谐,有利于礼仪和人情在饭局间的交际方便。

  中国历来又是无酒不成席。敬酒、劝酒和罚酒,是饭局中的“饮酒三步曲”。饭局开始时,东道主要贯例表述一番酬胙之情,道尽礼仪。然后举杯朝向主宾先饮而尽,谓之敬酒。主宾和其他客人及坐陪者也都要喝完杯中酒。不仅东道主要向主宾敬酒,主宾也需回敬,其他客人和坐陪者之间也要如此。敬酒是礼仪之为。敬酒过后便是劝酒了。为使客人多饮酒,主人和坐陪者便要使出人情,让客人觉得盛情难却,无由不饮。侯饮到酒酣耳热时,宾主之间已经“人沾桐酒群情洽”了,这时就该罚酒了。罚酒是中国人饮酒的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随情而定,见机行事,用机智和敏捷,迫使客人无法找出反驳之辞,只得饮酒。如对饮时杯中剩酒,或偷茶替酒,或赴席迟来。都在被罚之例。

  在中国饭局中,习尚“酒足莱饱”;点心之类虽谓主食,却用量不显,多数人不吃的,吃也仅是垫巴两口,点缀一下。所以,主食的称谓是否应该更改了?但饮酒有经验者却要先吃一些主食,如蛋炒饭或炖肉之类,等闹起酒来,至少比平常的酒量提高三四成。这个方法既简单,又不易失态,而且没副作用。

  不吃尽不够朋友的阿拉伯饭局

  阿拉伯国家多信奉伊斯兰教,受宗教的制约,自古亦受土耳其食俗的影响,近代又受西餐所染;但从主体上看,饭局仍不失浓郁的阿拉伯风格。

  饭局中,人们严格遵守着《古兰经》中对动物性食物的详细规定。比如猪肉、死兽的肉和血,被勒死、打死、摔死或角触死的动物以及供奉给安拉以外的其他神的肉,都在禁用之例。只有口中颂诵着真主的名字,并遵照伊斯兰法律所规定的方式宰杀的动物才可食用。所以,吃阿拉伯饭局,可说是“放心食品”。不仅如此,一些“奇形怪状”的海鲜如大虾、螃蟹、海参之类,还有异味的芹菜、韭菜等,在饭局中也不常见。他们见中国人自种的韭菜,竟奇怪地惊呼,怎么能和羊吃的草一样呢?

  尽管如此,饭局仍是丰盛多彩。我曾吃过北也门政府在萨那的哈姆迪官(皇宫)举办的饭局(国宴),首菜是烤乳羊,类似中国的烤乳猪,形整而暗红,羊嘴里还衔着一枝青草,以示新鲜。接下来的菜是炸红海鲑鱼、咖喱鸡腿、清炖羊肉、烧牛排、素沙拉,主食是阿拉伯糕和烩饭,然后是甜食、水果和冰淇淋。餐台上摆着素馨花和西餐餐具。再看侍者,身穿燕尾服,手托长形银盘,穿梭在餐台间。这是阿拉伯食境和西餐情调相融一体的饭局风格。

  阿拉伯民间的饭局则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客人在赴饭局时,要脱下鞋子,席地盘腿坐到波斯地毯上,先吃着主人备供的香榧子、桃仁、榛仁等,一番攀谈后,各种菜式便款款而来。头菜多为咖喱羊肉或铁锅羊肉,还有用羊角豆炖的鸡腿、答黑尼(乳料拌橄榄)、烤鸡、炸鲑鱼、茄汁牛肉、酿馅青椒;主食常有碗豆炒饭,盘中美(羊肉蛋糕)和阿拉伯饼(稀面烙的大饼):水果一般有仙人果、无花果、柠檬和葡萄等。饭局中的肴馔都是大铜盘或炖锅盛装,而且都是手抓的吃法。如果客人表示客气或吃得少,主人会不高兴,认为你不是知己的弟兄。

  阿拉伯饭局还严格遵守右侧为上、杜绝饮酒和隔离女人的原则。带面纱的阿拉伯女人是不能出席饭局的。在“拉马赞”(即斋月,伊斯兰教历9月)的一个月问,人们每天从日出至日落不吃食物,阿拉伯世界都在“绝食”。所以这期间不宜去这些地方旅游,外地的朋友去了会没有任何饭局可吃。

(责任编辑:曾慧)

2008-08-21 21:25:00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产后气血亏虚10个征兆是什么,吃什么药
产后气血亏虚的征兆通常没有10个,其表现主要有面色改变、身体乏力、睡眠及精神状态异常等,可服用的药物有人参归脾丸、八珍益母丸、复方阿胶浆等。若怀疑产后气血亏虚,患者应及时就医,可进行血常规、中医脉诊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一、征兆:1、面色改变:气血不足不能滋养面部肌肤,可能导致面色失去红润光泽,呈现苍白或偏黄的色泽,看起来面容憔悴。2、身体乏力:气血亏虚使得身体各脏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濡养,产妇常感到疲倦,身体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甚至日常简单的起身、行走等动作都觉得费力。3、睡眠及精神状态异常:气血不足影响心神的滋养,产妇可能出现失眠多梦,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精神方面,表现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也较为低落,容易感到焦虑或抑郁。二、药物治疗:1、人参归脾丸:该药物含有人参、黄芪等多种补气养血的中药成分。人参大补元气,能促进气血生成;黄芪可补气升阳,助气血运行。诸药合用能起到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可改善产后气血亏虚导致的面色萎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症状。2、八珍益母丸:由八珍汤加益母草组成,八珍汤具有补血活血、补气健脾的功效,加入益母草成分还可活血调经。该药物既能补气养血,又能促进子宫内瘀血排出,帮助产后身体恢复,适用于产后气血两虚兼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恶露不绝等。3、复方阿胶浆:该药物主要成分是阿胶,阿胶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作用。辅以红参、熟地黄、党参、山楂等,能气血双补。可有效改善产后气血亏虚引起的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建议产后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气血恢复,避免过度劳累,活动要循序渐进。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因为不良情绪会进一步损耗气血。另外,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寒邪易入侵虚弱的身体,加重气血亏虚。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长冻疮是气血不足吗
长冻疮并不是代表气血不足。对于容易长冻疮的人群,建议加强保暖措施。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穿戴足够厚的衣物、手套、帽子等,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冻疮主要是由于皮肤在低温、潮湿环境下,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引发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当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体表血管会强烈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核心体温。但持续的寒冷会使血管麻痹而扩张,血液瘀滞,组织液渗出,形成冻疮。这一过程主要与寒冷刺激直接导致的血管功能异常有关,并非直接由气血不足引起。即使是身体健康、气血充足的人,若长时间处于低温潮湿环境,且保暖措施不到位,同样容易长冻疮。其次,长冻疮的人群分布广泛,并非仅局限于气血不足者。在寒冷地区的户外工作者,如边防战士、野外勘探人员等,通常身体素质良好,气血状态正常,但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长时间受寒冷侵袭,冻疮发生率很高。另外,儿童也是冻疮的高发群体,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逐渐完善,多数不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但这类人群皮肤相对娇嫩,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较弱,且活动量大易出汗,若未及时更换潮湿衣物,在低温环境下就容易长冻疮。这表明冻疮的发生更多取决于外部寒冷环境以及个人防护情况,而非气血状况。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肉类、蛋类等,有助于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赖毛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性经期后吃什么食物可以补气养血
女性经期后可通过食用桂圆、黑枸杞、红豆、乌鸡等食物来补气养血。1、桂圆: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其能补心脾、益气血,一方面可滋养心血,助力心脏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能温养脾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使食物转化为气血。其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及气血不足等情况。2、黑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擅长滋补肝肾之阴,肾阴充足有助于化生血液,肝阴得养可更好地藏血。精血能够相互转化,养血有助于气的生成。对于肝肾阴虚引发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也可调理因肝肾不足导致的气血亏虚。黑枸杞适合用温水冲泡后饮用,每天可冲泡2 - 3次。3、红豆:本品具有健脾利湿、解毒排脓的功效。通过强健脾胃,促进食物消化,使气血生成有源,以达补气目的。同时,其利湿而不伤阴血,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因气血不畅、湿阻经络引起的气血不足有调理功效,且能养血安神。4、乌鸡:可补肝肾、益气血、清虚热。入肺经能补益肺气,推动气血运行;入肝肾经可滋补肝肾,促使肝肾生成更多精血以养血。对女性气血不足、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状况有良好的调养作用,常与其他补气养血之物配伍,以增强疗效。常见的做法是将乌鸡与红枣、枸杞等食材一起炖煮成乌鸡汤,每周食用1 - 2次,有一定滋补效果。女性经期后在饮食调理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搭配,不可过度依赖某一种食物。若气血不足的症状较为严重,经饮食调理一段时间后仍无明显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补气血容易上火是怎么回事
补气血容易上火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非疾病因素如补气血方法不当,以及疾病因素如阴虚火旺证、湿热内蕴证、肝郁化火证等。一、非疾病因素:过量服用补气血的药物或食物,可能导致体内气血过盛,阴阳失衡,从而引发上火症状。例如,人参、阿胶等补气血药材,若服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容易助火生热。二、疾病因素:1、阴虚火旺证:阴虚则阳亢,虚火内生。当人体处于阴虚状态时,本身就有虚火,补气血的药物或食物多为温热之品,服用后可能加重虚火,出现上火症状,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治疗宜滋阴降火,可遵医嘱服用知柏地黄丸,以滋阴清热,缓解上火症状。2、湿热内蕴证:体内湿热较重,阻滞气血运行。补气血的药物或食物可能会加重湿热,导致湿热熏蒸,出现上火表现,如口苦口臭、舌苔黄腻、皮肤瘙痒等。治疗需清热利湿,可遵医嘱使用龙胆泻肝丸等药物。3、肝郁化火证: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日久化火。此时若进补气血,可能使肝火更旺,出现烦躁易怒、头晕目眩、面红目赤等上火症状。治疗当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可遵医嘱服用丹栀逍遥丸进行治疗。补气血时出现上火症状,应及时调整补气血的方法和生活方式。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因药物引起上火,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