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品味中国古代的酒德和酒礼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和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种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八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他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责任编辑:曾慧)

2008-07-21 15:43:00浏览4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邹燕敦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的病因可能包括自身免疫、遗传、病毒感染、胰岛素缺乏和环境因素。由于两者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也有所区别。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 1.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对自身的组织、器官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由于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无法正常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从而引发高血糖。建议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每天主食中粗粮可占三分之一左右,多吃蔬菜,如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 2.遗传 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一种特征,可能导致某些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如果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有糖尿病,则个体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如每年进行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3.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后可能诱发胰岛炎,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这会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可用于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通常整粒用温水送服,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并遵循医嘱使用。 4.胰岛素缺乏 胰岛素缺乏可能是由于胰腺功能障碍或其他原因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使得胰岛素分泌不足。此时,身体无法有效地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是治疗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例如使用短效或长效胰岛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 5.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食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胰岛β细胞负担过重,加速其衰竭,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建议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每天瘦肉不超过100克,鱼类100-150克。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以降低糖尿病风险。
徐文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是几型超敏反应
1型糖尿病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性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不同的类型。Ⅳ型超敏反应发生较慢,一般在接触抗原后24至72小时出现,与抗体和补体无关,是由致敏T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而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1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Ⅳ型超敏反应密切相关。在1型糖尿病中,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胰岛β细胞识别为外来抗原,并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另外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被激活,识别并结合胰岛β细胞表面的抗原,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 1型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疲劳等。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水平升高,患者会出现频繁排尿以排出多余的糖分,同时感到极度口渴。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减轻和疲乏无力。 诊断1型糖尿病通常需要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胰岛素水平测定。此外,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C-肽测定,以评估胰岛β细胞的功能。1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注射胰岛素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短效胰岛素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可提供基础胰岛素水平;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一般在餐前注射,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患者需按医嘱使用胰岛素笔或其他注射器将胰岛素注入皮下,以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应定期测量血糖值,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确保血糖稳定。
邹燕敦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1型糖尿病是几型超敏反应
1型糖尿病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性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不同的类型。Ⅳ型超敏反应发生较慢,一般在接触抗原后24至72小时出现,与抗体和补体无关,是由致敏T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而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1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Ⅳ型超敏反应密切相关。在1型糖尿病中,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胰岛β细胞识别为外来抗原,并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另外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被激活,识别并结合胰岛β细胞表面的抗原,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 1型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疲劳等。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水平升高,患者会出现频繁排尿以排出多余的糖分,同时感到极度口渴。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减轻和疲乏无力。 诊断1型糖尿病通常需要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胰岛素水平测定。此外,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C-肽测定,以评估胰岛β细胞的功能。1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注射胰岛素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短效胰岛素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可提供基础胰岛素水平;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一般在餐前注射,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患者需按医嘱使用胰岛素笔或其他注射器将胰岛素注入皮下,以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应定期测量血糖值,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确保血糖稳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