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喝酒兑雪碧能防止喝醉 是真的吗?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应酬,饭桌上推杯换盏在所难免。

  有的人害怕喝醉,就发明了“喝酒兑雪碧”的方法。他们认为,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喝起来感觉像在喝饮料,同样毫升数的液体,由于加入了饮料,所摄入的酒精会少。

  然而真相真的这样“美好”吗?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酒精在人体中的“旅程”。

  饮酒后,酒精可以慢慢地经胃壁或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酒精进入血液后,即随着血液循环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乙醇有脂溶性,较易透过血脑屏障(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

  酒精的代谢主要在肝脏内进行。经由胃和小肠吸收入血的乙醇,通过门静脉输入肝脏,90%的酒精通过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之后转变成热量或储存为脂肪。

  还剩大概10%的酒精会以原形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排出体外。

  你说了这么多,酒兑雪碧到底防醉不?

  答案是,不!

  雪碧属于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富含二氧化碳气体,能使胃部迅速膨胀,增加胃吸收酒精的面积;且二氧化碳还能促进酒精进入小肠的速度,增加酒精在小肠中的吸收,所以用碳酸饮料勾兑使人更容易醉酒

  那么,如果喝酒的时候兑其他饮料呢?

  如果摄入的是非碳酸饮料,由于稀释作用,降低了酒精浓度,也减慢了酒精的吸收速度。大量水分的摄入还会加速酒精的排泄,因此能避免醉酒。但要注意的是,这种酒精度低的混合饮料也容易让我们不自觉地饮用过量,造成总量的累积,最终也会喝醉。

  如果想防止喝醉,最好的办法是喝酒前先吃点东西垫垫底,胃内有食物时,酒精与胃粘膜的接触会减慢,减少酒精的渗透吸收。

  有人又要问了,既然防醉不可靠,我吃“解酒药”总行了吧?

  事实上没有真正意义的解酒药。没有药物可以取代或者加快加强乙醇脱氢酶的产生。也就是说,药是无法替代身体“消化”酒精的,也即是没有真正的解酒药。

  解酒药之所以会让你感到舒服,是因为其中含有利尿、止痛、和兴奋地成分,可以稍微缓解酒后头痛、恶心、呕吐、泛酸的感觉,或者是起镇定作用,更多时候是一种心理安慰。如果过度依赖解酒药,一方面容易放松警惕,喝酒过量;另一方面,若为追求解酒效果,服用剂量过多,也会加重肝脏负担。

  解酒药不管事,祖传的浓茶解酒、喝醋解酒、蜂蜜解酒呢?

  民间流行喝浓茶解酒的说法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茶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并不是解酒醒脑的好选择。

  喝醋也是不能解酒的。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两者只有在加催化剂(浓硫酸)和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快速反应,在常温条件下达到反应平衡需要15年时间。因此几乎可以认为醋和酒在体内是不反应的,也就不存在解酒功效。

  有人认为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喝红酒引起的头痛。其实,果糖无助于解酒,只是蜂蜜水中的水可缓解酒后造成的脱水状况,这会让人感觉舒服点。

  因此,民间解酒妙方都是浮云。补充水和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酒后身体难受状况。而最好的解酒方法,就是少喝酒或不喝酒。

  参考文献:

  新华网《解酒药“管用”?不靠谱!》

  新华网《蜂蜜水是解酒“神器”?不可信!》

  果壳《喝酒兑饮料,到底要不要?》

  红酒百科全书《澄清|葡萄酒兑雪碧,可否?》

2017-10-31 04:12:52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