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蛋肉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鱼蛋肉

合理烹调鱼蛋肉

举报/反馈
2008-08-01 01:31:0039健康网社区
合理烹调鱼蛋肉


  经常采用的蛋类烹调方法是煮、炒、蒸等。在加工过程中,蛋类的营养素损失得不多。但是蛋类不宜过度加热,否则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甚至变硬变韧,影响口感及消化吸收。

  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常采用的烹调方法有煮、蒸、烧、炒、熘等。煮对蛋白质起部分水解作用,对脂肪影响不大,但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水中,因此汤汁不宜丢弃。蒸时食物与水接触比煮要少,所以可溶性营养素的损失也比较少。烧有红烧、白烧、干烧等,对营养素的影响与水煮相似。

  畜、禽肉的烹调方法较多,如炒、烧、爆、炖、蒸、熘、焖、炸、熏、煨等。

  炒的方法在我国使用最为广泛。其中滑炒和爆炒一般要在炒前挂糊上浆,对营养素有保护作用。

  炖的方法是用慢火对某些老、韧、硬的原料进行长时间加热,使食物酥烂脱骨、醇浓肥香。

  焖的方法也是用小火长时间加热,使原料松软成熟。

  在炖和焖的加工过程中,蛋白质会发生轻微变性,纤维软化,胶原蛋白变为可溶性白明胶,更易使人体消化吸收。但由于加工过程中加热时间较长,也破坏一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b1、b2等。

  食物在烹调时遭到营养损失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如果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则能使菜肴保存更多的营养素。如用淀粉或鸡蛋上浆挂糊,就可以使原料中的水分和营养素不致大量溢出而减少损失,而且不会因高温使蛋白质过度变性、维生素大量分解破坏。又如加醋。有的维生素有耐酸不耐碱的特性,因此在菜肴中放些醋,也可起到保护维生素的作用。醋还能使原料中的钙溶出,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在食物制作中应尽量避免油炸和烟熏。

(责任编辑:向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