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饮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养生饮食

再“不健康”的红肉,也要“健康”吃!

举报/反馈
2017-10-20 00:56:12医学界

  如果问有什么食物吃完能让你满血复活、幸福感倍增呢?很多人一定会说是肉!是肉!!还是肉!!!

  而肉类中的红肉更是许多人的心头好:无论是一块炖到恰当好处的红烧肉,放进嘴里轻轻一抿就化开;还是一串皮略焦脆的炭火烤香肠,油脂的香气荡漾在方圆10米的空气之中,让路过的人都下意识地咽起口水;红肉总能以各种撩人的姿态刺激吃货的神经,让人欲罢不能。


  但是,某些肥的红肉脂肪含量较多、能量密度高,摄入过多往往会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发生的风险。

  那么,红肉这个“小妖精”,到底是吃货的“命根”,还是健康的“杀手”呢?

  1  中国人每天吃多少红肉?

  告别物质匮乏时期,现如今,肉类不再难以获得,而是每天都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居民的肉类食品摄入量逐年增高:

  全国平均每标准人日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为137.7克,其中畜肉75.0克,占总动物性食物摄入量的54.5%;

  在畜肉中,猪肉的摄入比例又是最大的,高达85.7%(猪肉64.3克,其他畜肉8.2克)。

  什么样的肉叫做畜肉呢?最常见的畜肉类包括猪、牛、羊等的肌肉和内脏。

  红肉包括猪、牛、羊的肌肉

  “红肉”又是如何得名的呢?因为畜肉的肌色较深,其中含有肌红蛋白,蛋白里又含有血红素,呈暗红色,所以通常被人们称为“红肉”。

  就营养而言,红肉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20%,牛羊肉含量较高、可达20%;猪肉较低、一般为13.2%左右;红肉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也较接近,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目前,中国营养协会推荐,成人每天平均摄入畜禽肉类40~75克。

  红肉在我们的餐桌上固然有着重要地位,其营养价值也有目共睹。然而国人过高的平均摄入量却令人担忧,许多研究结果也让人不敢轻易地大快朵颐。

  2  细数红肉扮演的“坏角色”

  1红肉与糖尿病

  摄入更多红肉和禽肉,与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有关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63257名45~74岁成年人研究发现,较高的红肉和家禽肉摄入量,会显著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鱼类或贝类的摄入量则与之无关。而红肉和家禽肉带来的风险,可用鱼类或贝类替代来“抵消”。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每天额外摄入50克加工肉类,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每天额外摄入100克未加工红肉,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浓度明显升高。另有系统性回顾表明,孕前饮食若富含红肉和加工肉类,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将明显增加。

  为何红肉和禽肉扮演着这样的“坏”角色呢?研究者们通过进一步探索,发现肉类的铁含量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着剂量依赖性的正相关关系,即铁含量越高,糖尿病患病可能越大。在校正饮食中的血红素铁含量后,家禽摄入与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消失,但红肉摄入和糖尿病的相关性仍存在,这表明红肉中的其他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了糖尿病风险增加。

  2红肉与痛风

  动物内脏及肉类可引起血尿酸升高、痛风发病率增加

  2004年Choi等的一项纳入47150名无痛风史男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摄入肉类最高五分位者痛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是最低五分位者的1.41。简而言之,吃肉最多的一组,相对于吃肉最少的一组,痛风发病的风险增加了41%。

  美国第3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也显示,在1万多名2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肉类摄入增加与血尿酸水平升高有关,摄入肉类最高五分位者较最低五分位者血尿酸水平平均增加4.8 mg/L,而禽类的摄入则无相关关系。

  原来,动物内脏及肉类不但富含尿酸合成的“原料”嘌呤,还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后者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可减少肾的尿酸排泄。合成增加,排泄减少,同时导致了血尿酸的升高。

  因此,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痛风管理指南》指出,痛风患者应避免进食富含嘌呤的内脏(如胰腺、肝脏、肾脏),限制牛肉、羊肉、猪肉等肉类的摄入。

  3红肉与癌症

  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组织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专家,分析了约800份有关肉类饮食与癌症之间关联的研究报告。结果发现,经常食用红肉及加工肉制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及香肠、火腿、肉干、罐头肉等)者,与很少吃或不吃的人群相比,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且风险随摄入量增加而升高。

  香肠、火腿、培根等可致结直肠癌

  2015年,从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将香肠、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1类致癌物),认为它们导致人类结直肠癌的证据很充足;把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列为“较可能致癌物”(2A类致癌物),认为红肉与结直肠癌乃至胰腺癌和前列腺癌可能存在关联,但是目前这种关系还不能确认。

  4红肉与男性死亡

  畜肉过量摄入可增加男性全因死亡风险

  一篇2014年的荟萃分析研究了畜肉与全因死亡的关系,其中包括针对美国、欧洲、英国、中国、孟加拉国、日本、韩国人群的7项队列研究,入组144万人,死亡15万例。

  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和BMI等因素后,虽然未发现畜肉摄入量与全人群全因死亡率有关联,但通过性别分层发现,畜肉可使男性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经常食用红肉、尤其是加工后红肉的男性,死亡风险大大增加,每天摄入未加工过红肉的人群死亡风险为13%,然而每天食用加工过的红肉(比如热狗或者熏肉)的人群死亡风险为20%。

  3  红肉里有哪些“坏分子”?

  红肉里到底隐藏着哪些健康“杀手”?目前的研究将嫌疑聚焦在以下几个成分:

  1脂肪

  与鱼类、家禽相比,红肉含有更多的饱和脂肪酸。

  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加重、尿酸经肾排泄减少有关。膳食饱和脂肪还可影响血脂水平,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脂肪本身会阻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同时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

  “好坏”脂肪

  WHO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均建议,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低于膳食总能量的10%。尽管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脂肪及饱和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无关,但目前WHO对于公众的指导上没有改变。

  2氧化三甲胺

  来自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近期发现,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机体中通常含有较高水平的TMAO,红肉正是这一代谢产物的主要来源。科学家检测了杂食者、严格素食主义者、素食主义者体内的肉毒碱、TMAO水平,分析了2595位患者的心脏评估报告,同时在小鼠模型上探究了富含肉毒碱的食物对小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结果发现,TMAO能够从多方面改变胆固醇代谢——这呈示了TMAO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也解释了它使心脏疾病进展的原因。

  3血红素铁

  要补铁、“补血”,比起菠菜、红枣等的非动物类食物,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吃红肉。红肉中的铁质含量较高,且为二价的血红素铁,容易被吸收利用。但是摄入过多的血红素铁可能也会带来健康风险。

  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血基质铁与致死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血红素铁消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风险提高57%;同时,其风险与来源于植物和其它非肉类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没有相关性。

  血红素铁还可致癌。它通过脂质过氧化、代谢废液的细胞毒性,或同时发挥两种作用,诱导结肠黏膜细胞过度增殖,并形成有害的烯醛、攻击结直肠的上皮细胞,引发结直肠癌。而在加工肉制品中,血红素铁被珠蛋白分解,在亚硝酸盐的作用下形成自由状态的亚硝基化血红素铁,毒性更大。

  4  “助纣为虐”的烹饪坏习惯

  诚然,红肉身负“原罪”。但我们的某些烹饪方式,例如油炸、烟熏、腌制,虽然给肉类带来了独特的风味,是不是也在“助纣为虐”呢?

  1烟熏

  烟熏肉风味独特,可促进食欲,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但烟熏肉由木材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熏制而成,用于熏制所用的熏烟含有两百多种化合物,其中一些已被证明有致癌作用,如环芳烃类和甲醛等;它们在熏制过程中可污染食品,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2012年Bonequi等人对6个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烟熏肉可使胃癌发生的风险增加64%。

  对于烟熏肉与食管癌的研究结果虽不完全一致,但经过综合评价,认为烟熏肉可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2009年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摄入烟熏肉40~258克/天者,相较于10克/天者,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了63%。

  2腌制

  腌制肉类,除了在加工时使用较多食盐以外,有时还会加入亚硝酸钠——它的作用是帮助加工肉制品展现漂亮的粉红色,控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增殖风险,延长保质期,并产生独特的风味。除了人为添加,腌制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二甲基亚硝酸盐。它们都可能在体内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过量食用易增加消化道癌变的几率。

  Jakszyn等总结了1985–2005年所有已发布的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了亚硝胺与食管癌和胃癌的关系。结果显示,胃癌与亚硝基化合物摄入有关。

  3油炸、烧烤

  许多人喜欢腌制、烟熏食品,是因为其特殊的风味。也有人因为外焦里嫩的口感,而钟情于油炸和烧烤食品。

  食物煎烤过焦后,易产生苯丙芘——这类多环芳烃类物质是很明确的致癌物。近年来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苯并芘的暴露与罹患乳腺癌、结直肠癌及神经胶质瘤风险及恶性程度都有着极强的关联。

  这样看来,要想把红肉吃得健康,还是蒸、煮、熘、炒等烹饪方法更为合适。

  5  健康吃红肉的5个诀窍

  看到这里,有些人要谈“肉”色变了。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不止是红肉,只要食物新鲜卫生,就没有不能吃的说法,红肉增加某些疾病风险也只限于“长期”与”大量“摄入。

  按照WCRF的数据,每周吃500克以上的红肉才增加肠癌的风险,那么每天摄入少于70克的红肉尚处于“安全线”内。而这一推荐量,恰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肉类日均摄入的推荐量(40~75克)相符。

  同时,红肉还是巨大的“宝库”,是很多人体必须营养素如优质蛋白、B族维生素、锌、血红素铁的极佳来源。

  那么,健康吃红肉,要注意些什么呢?

  1适当限制摄入,分散食用

  建议一周食用不超过500克红肉,也无需每天都吃。

  如果食用,尽量分散在每天的三餐中,避免集中食用。

  畜肉可以用禽肉和鱼类可以替代,但不可用畜肉代替其他肉类。

  2了解食材重量,便于烹饪时掌握

  一方面,对食材的重量有一个基本认识,如三指宽的一块精瘦肉(厚薄适中)是1两(50克)左右。

  另一方面,使食用者能够主动控制摄入量,将大块肉切成小块后再烹饪,或切成片或丝烹制,少做大排、红烧肉等;烹制的大块肉吃之前最好分成小块再食用,小分量是保证食物多样和控制摄入总量的好方法。

  3吃新鲜肉、少吃加工肉,多蒸煮、少烤炸

  购买新鲜卫生的肉类,少吃加工的肉制品。

  要尽量避免高温烧烤、明火炭烤等肉制品;肉类在烤或油炸时,由于温度较高,营养素被破坏,甚至可能产生致癌物,污染食物,影响人体健康。

  4在外就餐时减少肉类摄入

  在外就餐时,许多人会不自觉地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对此:

  应该认识在外就餐的弊端,尽量减少在外就餐次数;

  如果在外就餐,点餐时做到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主,尽量用鱼和豆制品代替畜禽类。

  5既要喝汤、更要吃肉

  我国南方地区居民炖肉有喝汤弃肉的习惯。这种吃法非但不能使食物中的营养素得到充分利用,还会造成食物资源的极大浪费。实际上,肉的营养价值比汤高得多。如果是尿酸偏高的人群,更可选择吃肉弃汤,减少嘌呤的摄入。

  认识到红肉长期过量摄入的健康风险,选择正确的烹饪和食用方式,健康和美味也可兼得。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