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节日用药安全指南

  春节来临,作息和饮食结构改变等,会对用药的患者产生很多影响。为此,本报专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刘维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张征为您分别从节日期间饮食、居住、出行等方面,介绍服药应当注意的问题。

  饮食:当心减药效

  春节少不了亲友聚餐,然而食物中有不少药物的“敌人”,它们或影响药效或增大副作用。张征表示,服药的患者应对下列食品或饮品格外留心。

  抗生素,要戒酒。服头孢类抗生素期间饮酒,可能影响酒精代谢,引起双硫仑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发热、面色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特别是肝肾功能异常、年老体弱患者,在停药后7天内饮酒也可发生不良反应。因此,用药期间及停药后1周内都应远离酒精。若酒后出现发烧、咳嗽等感染症状,需用抗生素治疗,也要提前和医生说明,以便选择合适种类,避免出现风险。除了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氯霉素等也可影响酒精代谢,服这些药物期间也应忌酒。调味酒、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等,虽含酒精成分相对较少,但被人体吸收后,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所以也要留心。

  退热药,少吃甜。春节聚会,大家总少不了喝上一两杯汽水、果汁等甜饮料。但市面上常见甜饮料都添加了蔗糖等甜味剂,它们在人体内多会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减慢胃排空速度,影响药物吸收。这对含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退热药物影响尤其明显。故感冒用退热药时,应少喝甜饮料,尤其别用饮料送服药物并保持清淡饮食。此外,大量糖分还会让尿液酸化,使磺胺类抗菌药如磺胺异恶唑、磺胺嘧啶等的溶解度降低,吸收变差,严重时可能会在尿液中出现结晶。

  降压药,别太咸。尤其南方一些地区,过年常吃腊肉、香肠等。但这些腌肉类食物中含盐较高,加上不少人做菜喜欢多放盐,可能造成节日摄入盐过多,影响降压药效果。因此,服用利尿剂、降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尽量少吃腌制食物,以免药效受损。此外,维生素C、阿司匹林等常被制成泡腾片,其崩解剂碳酸氢钠或碳酸钠含钠,服药期间别吃太咸,以免短时间内摄入钠过多,伤害血管。

  降脂药,换换油。服他汀等降脂药的患者,最好尽量使用植物油,以免影响药效。另外,炸鱼块、茄夹是部分地区春节餐桌上常吃食品,但油炸类食物含油脂较高,可能影响他汀等降脂药的效果,因此应尽量少吃。

  出行:备好三类药

  春节期间,有些人会选择出游。刘维提醒,除了要打包衣物,一些药物也必不可少。

  旅游途中人们很可能因为饮食不洁等出现腹泻,可随身带些黄连素片,腹泻还会引起大量水分丢失,这时可喝些淡盐水,如果有条件,建议备一些口服补液盐,它能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一般情况下,服用时可根据说明书,每包用一定量温水冲调(约500毫升),在腹泻严重的时候可多次服用直至腹泻停止。但需注意,服补液盐应遵医嘱和说明书,不可操之过急,如补液过快,肠道不易吸收,反而加重腹泻。若腹泻时伴有发烧、呕吐等症状,建议马上就医,根据相关检查判断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出行晕车是一件比较扫兴的事,这时可备些晕车药如地芬尼多片、茶苯海明片、东莨菪碱贴片等。其中地芬尼多片、茶苯海明片等口服药物一般需要在上车前半小时服用,服后30~60分钟可达最大疗效,作用大多可持续4~5小时。东莨菪碱贴片是一种缓释剂型,释药缓慢,故通常建议在出发前至少4小时贴于一侧耳后没有头发的干燥皮肤上,乘车结束后取下贴片。一般情况,该药起效可持续3天,如果需要治疗3天以上的时间,则应弃去第一枚贴剂,另取一枚贴在另一只耳后无毛发的干燥皮肤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东莨菪碱接触到眼睛时可能引起一过性的扩瞳和视力模糊,大家在接触过贴剂后要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双手。服用晕车药后,不可随意追加服用。但需提醒的是,多数晕车药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都有一定影响,所以最好不要给儿童用,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大家可通过控制饮食、保持通风、分散注意力等方式预防晕车。胃肠功能不好、肝肾功能较差、有眼病等特殊人群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

  此外,出游更容易出现摔伤等情况,可备些红花油、碘酒、创可贴等。

  除以上大多数人都要准备的药物外,哮喘患者等特殊人群,出行期间一定要遵医嘱备好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药物,以免出现疾病的急性发作,最好将药物随身携带,不要将它放在行李箱内。

  居住:给药箱大扫除

  新年到,打扫卫生辞旧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张征表示,对小药箱的“大扫除”,能让全家的健康储备更安全。

  首先,清理过期药。除了要仔细查看药箱里每种药品的说明书,查看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过期外,还要注意观察其是否变色、变味或形状发生改变。一旦发现异常,建议及时清理,以免用药时发生危险。如果药片出现变色、松散、粘连、糖衣开裂等;胶囊出现发黏、破裂等;大瓶液体药物出现分层、沉淀、异味等,则可能是变质了,不可继续服用。对于口服片剂、胶囊等,可先将包装盒破坏,防止被人再次使用,然后把药品从内包装中抠出,放在纸袋或塑料袋中,投入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中。液体药物,如眼药水、外用药水、口服液等,可将里面的液体分别倒入下水道冲走,注意不要混杂。

  其次,更新药品种类。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和季节变化,都影响药品储备的需求,应根据情况更新药物种类。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活动增多,饮食不规律,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发烧等疾病。此时,可以备一些感冒药如银翘解毒片等,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有孩子的家庭还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儿童专用的感冒药、退烧药等。慢性病患者有必要在年前到医院随诊,让医生根据情况调整一下用药,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过节时会情绪波动等容易犯病,可提前到医院检查,再遵医嘱准备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以免出现心梗等急症。

  最后,归类摆放。清理药箱时应将药品归类,分开摆放,例如外用药和内服药,成人药和儿童药都要分开放,以免取错。最好选用带有隔断的小药箱,以便对不同种类的药品进行分类。最好将药箱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以免误服。

  娱乐:最忌漏服药

  节日期间,娱乐活动较多,这时仍应当记得提醒自己按时服药。

  如果在家,患者可备些便笺,上面写上提醒吃药的时间和剂量,贴在冰箱、药箱上等显眼地方。外出时,可备一个小药盒,将所需服用的药物按次数和剂量分装,有条件患者可用带提醒功能的电子药盒,或用手机等设定闹铃,提醒自己按时吃药。同时,一起娱乐的亲友,要注意提醒患者按时服药。

  此外,有些老人相信"过年不服药"的说法,即使得了病也拒绝吃药,部分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常擅自停服几天药,以祈盼新年健康,殊不知这反而会导致疾病恶化或反弹。

  若忘记吃药,可按照以下几点分别处理。1.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漏服时间处于两次用药间隔一半内,可按单次用量补服,不需要剂量加倍;若超过此间隔一半以上,一般不需再补。2.不是所有药物漏服都要补,有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如三餐前服用的短效磺脲类或格列奈类降糖药,通常漏服之后不需再补;抗菌药应当一天三次服用,若中午忘服,则在晚餐时再服单次剂量即可,第二天仍按照常规剂量一天三次服用。

63
2016-02-04 00:11:20浏览159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