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最近,有个“长期吃肉降低智商”的说法在网上到处流传。这个传言称,英国科学家在8170名参与实验对象身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说常吃肉会导致智商下降。这个说法让很多网友感觉惊奇,一些人提出了疑问,原来自己不够聪明是因为爱吃肉的缘故?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是最近的研究结果,相关新闻在2008年就已经在网上看到。该报道说,英国Southampton大学的科学家对30岁后的成年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10岁时(人类智商基本成熟时)的智商和饮食情况。其中有4.5%的人习惯进食蔬菜类食品,而有123名实验对象喜爱进食如鱼肉、鸡肉等的肉类。对他们的智商测定后,研究人员发现,10岁时智商较高的人,如果有偏好肉类的饮食习惯,他们的智商在成年之后只提高了15%,而喜爱进食蔬菜的人,在10岁之后智商平均提高了38%。
由此科学家建议,儿童饮食要减少肉类,多吃豆制品和乳制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品,少吃甜食。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提高智商,特别是对发育期中的儿童。
其实,饮食与智力和思维能力相关,并不是什么新消息。
即便遗传基因完全一样,大脑的思维能力也会因为身体状况的差异而表现出差别来。大脑的思维需要持续稳定的能量供应,这就需要稳定的血糖水平;大脑的神经细胞之间进行信号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帮助,而神经递质的制造需要相关的氨基酸,还需要多种B族维生素参与合成工作;大脑神经细胞的氧气供应需要良好的血液循环状况,血管不能有狭窄、硬化和堵塞;大脑细胞含有大量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需要膳食中的omega-3脂肪酸供应,还需要多种抗氧化物质来保护它避免衰老,等等。
以上种种与大脑活动相关的维护工作,都与人们的长期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即便是年轻的时候,同样参加一次3小时的考试,有些人能够从头至尾精力饱满思维流畅地完成考试,而有些人则感觉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考试还没完成便感觉脑力疲劳。这些与其说是遗传能力的差异,不如说是身体状况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食对思维能力的影响会越来越清晰地反映出来。20岁的时候人们思维活跃,到了40岁,有些人已经很难学习新东西,而到了60岁,有些人甚至已经面临老年痴呆的威胁。
事情很清楚。良好的遗传固然重要,健康的饮食习惯打造的充满活力的身体,对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脑力也至关重要。
让我们回到这个研究新闻,看看它所说的吃菜胜于吃肉的说法是否可信。
首先,这项研究是在哪里做的?样本是否有偏差?
这项研究是在英国做的,它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因为英国这个国家的蔬菜水果摄入量非常低,儿童当中一多半都无法吃到营养学家所推荐的蔬果数量。“鱼和薯条”的英国膳食经典模式中,严重缺乏蔬果,却大量吃炸薯条,大量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使膳食营养产生不平衡,这无论对健康长寿还是智力发育都是极为不利的。
除了这项研究,社会上还曾报道过很多素食者智商较高之类的消息。有人质疑,这些说法很可能有样本偏差。因为在欧美国家当中,大部分素食者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较高。也就是说,至少在西方国家,那些选择吃素的人,相比于那些每天贪吃红肉和垃圾食品的人而言,本来就是智力比较高的群体。印度也是一样,它的最高种姓婆罗门是僧侣的后代,这个种姓自古以来就是上层社会群体,智商较高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这里有没有说到只要吃肉,无论吃多吃多,就一定有害?
在这项科学新闻报道中,并未提到吃肉一定有害,也没有对8170人逐个进行比较。“其中有4.5%的人习惯进食蔬菜类食品,而有123名实验对象喜爱进食如鱼肉、鸡肉等的肉类”,这个表述并未肯定进食蔬菜的人完全不吃鱼肉蛋奶,按比例计算,这些人只有368人,估计是吃蔬菜数量最多而吃肉最少的一部分人。而在8170人当中,经常进食肉类的一定不止123名。估计这123人是最爱吃肉而几乎不吃菜的。
所以,这项研究本身是有意义的,但媒体的报道却容易造成误导。
我觉得特别需要解读的是以下几点:
1、吃肉太多有害智力,不等于少量吃也会降低智商。
目前我国营养学会只推荐每天吃50-75克的肉(生重),按红烧牛肉来算也就3-5块(枣大的块)。这个量没有发现会有什么害处。它的营养意义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特别对于育龄女性和儿童比较重要。
所谓“过犹不及”,从营养平衡角度来说,每一样食物都有它合适的份量,特别是肉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过量的红肉会增加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以及多种癌症的危险。特别是加工肉制品(超市中卖的香肠、火腿、培根、咸肉、红色酱肉之类肉制品),增加多种癌症风险的作用更为肯定。
2、很多人以为素食的好处在于完全不吃鱼肉蛋奶,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素食的好处,不在于“远离鱼肉蛋奶”,而在于大量蔬菜、水果、杂粮、豆类、坚果等天然植物性食物的合理配合。别忘记油条薯片炸薯条炸麻花都是素食,饼干甜点和各种甜饮料也可以是素食。而这些东西并不会促进智力提高。
实际上,适当吃鱼,适当吃蛋类,对于脑力是有益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低收入人群中的研究发现,孕妇、乳母和儿童吃鸡蛋有利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可能是因为鸡蛋含有12种维生素,大量的磷脂,以及优质的蛋白质,对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有益。也有很多研究表明,每周吃两次鱼对预防老年性认知退化有帮助,可能是其中DHA的作用。
3、少吃肉,甚至吃素食,必须保证营养充足。营养不良的素食,未必会提高智力水平。
营养不良的素食不仅不会让人聪明,还会因为造成贫血、蛋白质缺乏、维生素B12缺乏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中国家这方面的研究报告也非常多。无论在我国贫困地区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研究都发现,贫血儿童的学习能力明显低于不贫血的儿童,特别是生命的早期发生营养缺乏,对大脑发育的影响更大,可以说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西方的素食者和印度的素食者大部分是蛋奶素,有蛋类和奶类的营养支持,而且有多种素食者的营养增补品和素食者专用婴儿食品,因此出现营养缺乏的情况很少。国内相关营养品和强化食品的供应不足,在决定纯素时最好能咨询营养专业人士,获得膳食指导,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情况。
4、多吃蔬菜,特别是多吃绿叶蔬菜,可能比完全吃素更重要。
我国营养学界推荐国民吃少量的肉和鱼,同时要吃大量的蔬菜。每天一两肉,和每天一斤菜,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蔬菜所供应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酸、钾、钙、镁、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对良好的智力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也能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每天一斤蔬菜,包括半斤绿叶菜,对健康至关重要。
有几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深绿色的叶菜,和预防老年性的认知退化之间可能是有密切关系的,而且比水果和浅色蔬菜的作用更肯定。也有很多研究提示,孕期摄入足够的蔬菜,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包括智力发育是有益的。
所以,无论是否吃素,关键是控制肉食的量,同时还要把蔬菜吃够数。
总之,鉴于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足够的铁、锌、钙和蛋白质等营养素供应,不提倡儿童吃纯素。不吃肉是可以的,但至少需要蛋奶,最好还能有鱼类。我希望不会有人因为这个报道而误解为吃素就一定聪明,然后决定给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吃纯素。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甘肃省肿瘤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松下坪海兰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黄冈市麻城市陵园路46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平邑县莲花山路23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莱芜市莱城区汶源东大街8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揭阳市大南山华侨管理区桃园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