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30年里的年货变迁
时间:20世纪80年代
必备年货:猪大油、高糖点心
讲述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系副主任钮文异教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置办年货算是一个家庭一年中最大的开销。由于当时物资还比较匮乏,我们过年能吃上肉就觉得很幸福了。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生活慢慢好起来。从苦日子走过来的人,一到过年首先想到的是买肉,条件好的能买半头猪或整只羊。我记得当时人们开玩笑自称“东北虎”,意思是以肉食为主。我们南方过年餐桌上必有一道大菜叫“一品锅”,其中的主要食材是“腌炖鲜”——把腌制的咸肉、鲜肉和火腿放在一起炖。一口咬下去,肉的鲜香立刻溢流出来,这种味道一直伴着我长大。除了肉,汉族人过年,香肠、腊肠、腊肉、猪大油等也是必备品。大人们喜欢把猪大油先切成块,放在锅里炼成油,再在剩下的油渣里放点盐或糖做成一道菜。有时候,油渣还会用来烙饼,吃起来油香四溢。小时候,我和同龄的孩子们都特别喜欢。
那时走亲戚送礼,我记得有一种油皮纸包装的点心最受欢迎。酥皮、油乎乎的糕点吃到嘴里特别甜,连包装纸都能渗出一层油来,别提多解馋了。
时间:20世纪90年代
必备年货: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可乐薯片很受欢迎
讲述人:80后媒体工作者小刘
我出生于1987年,对过年开始有印象,应该是在七八岁的时候。那时过年,年味儿特别浓。大年三十,小孩换上新衣服,大人贴对联、打扫房间,晚上一大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吃团圆饭。年夜饭很丰盛,桌上鸡鸭鱼肉摆得满满当当,有时还有北方少有的海鲜。不过,最吸引我的倒不是这些,而是妈妈特意为我准备的年货——虾条、玉米球、薯片、锅巴、可乐等各种零食。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是一种用玉米做成的米球,名叫“卜卜星”,绿色包装上印着一个巫婆,一颗颗金黄色的小圆球又香又脆、入口即化,吃完还必须舔舔手指头。有时一包我能吃上好几天,每天数着吃几颗,特别珍惜。随着电视的普及,大家接收的外来信息越来越多,国外流行的美食我们也能第一时间享受到,可乐、薯片就是典型代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喝可乐的感觉,嘴里麻麻酥酥的,特别刺激。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它,一直到现在。
时间:2013年
必备年货:鱼虾、有机蔬菜、粗粮、水果、坚果
讲述人:北京某小学职工陈老师
我一直负责学校的后勤,过年给大家采购年货是我每年年底的重要工作之一。最早的时候还好,发年货总是那么老三样:米面、油和酒。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过年都用得上,所以发的时候,学校职工也都高高兴兴拎回家了。但后来,我发觉大家领年货时不再像以前那么兴奋了,还有人开始抱怨:“怎么又发这些啊!”我听了,心里其实挺委屈的。
去年,有个朋友来看我,带了一箱有机蔬菜,外包装上写着“品种丰富、绿色健康”。打开一看,里面有紫薯、小番茄、西兰花、香菇,还有好几种大彩椒。趁着新鲜,过年时候,家里人做着吃了,居然全都反映说好,比大鱼大肉强多了。我这才突然意识到,如今人们生活好了,平时大鱼大肉都快吃出高血脂了,过去那一套肯定不受欢迎啊。现在,健康才是第一位。拿我自己来说,以前家里过年要割十几斤肉,现在你让我过年还使劲吃肉,我想想都觉得腻。老伴现在买年货,绝对是蔬菜、水果、豆制品和鱼虾占大头。
想通这一点,我豁然开朗,今年就给大家发“健康”!几箱有机蔬菜、粗粮,做成礼包当年货,果然非常受欢迎。好几年不见的兴奋,终于又能在同事脸上看到了。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武汉市第六医院 胃肠外科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微创外科中心)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三级 专科医院 公立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乌兰察布西街23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伊春市汤旺河区绿化街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楚雄州大姚县北街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3号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兴新街138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西路2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