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溯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食品溯源

印度抛饼的改良和华人有关

举报/反馈
2008-04-08 08:43:0039健康网社区
印度抛饼的改良和华人有关


  印度抛饼又叫煎饼,近年在大中华圈里发扬光大。印度人虽有改良之功,但不得不说,多亏了华人,印度抛饼才可以流传四方,享誉海内外。

  在新加坡,华人居多。早期在新加坡的印度人为了赚华人的钱,努力改良和创新煎饼,以便它更合华人的口味。渐渐地,煎饼成了华人的充饥小点、早餐,后来还晋升为午餐、晚餐和夜宵。

  煎饼耐饱方便

  北印度以烤饼为主食,南印度则米饭居多。饼在印度人的饮食中不可或缺,对于那些在印度乡下的劳动人民来说更是如此。在印度,除了蛋和洋葱之外,煎饼通常不加任何馅料,而是直接蘸咖喱吃。对于长时间劳作的苦力来说,这种煎饼既耐饱又方便携带,可以说一举两得。因此,煎饼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印度劳动人民早餐的最佳选择。

  早期煎饼都很大

  印度沦为殖民地后,殖民政府把印度的奴隶运到其他殖民地进行开垦。因此,印度煎饼也随着雇佣苦力而被传播到加勒比海群岛和东南亚各地。

  传统的印度煎饼是用羊酥油制作的。由于羊酥油很贵,只能加入少量,而主要是面粉和盐。因此,传统煎饼的口感较韧,耐嚼,但冷后容易变硬。当时的煎饼都是“巨型”的,足足有今日的4倍。所以,传统煎饼自然就只能获得自家人的青睐了。当时的印度人由于劳动多,食量大,每人每餐至少也都要吃上2个这种“巨型”煎饼。

  六十年代盛行小抛饼

  直到六十年代,这种超级煎饼才得到了改良。也就是这时,印度煎饼才开始受到瞩目,在华人圈走红。对此,海南咖啡店的印度摊贩艾杜·拉沙克无疑是一位功臣。

  要做松软的煎饼,秘诀就在于油水要足,“拉甩”次数要多。由于咖啡店的华人顾客众多,在他们的点拨下,艾杜·拉沙克做出了更合华人口味的煎饼。秘方就是在面团中放入足够的印度酥油,不断地拉甩。

  而他最大的贡献,是把大面团变成了1/4的小面团,由于“拉甩”次数不减,煎饼的“层次感”得到了大大提高,做出来的煎饼自然是松软、香脆,“抛饼”这个称谓也似乎更加贴切。

  八十年代“百花齐放”

  小抛饼深受欢迎,其他印度摊贩也跟着效仿。八十年代,是煎饼“百花齐放”的时期。各种口味的煎饼纷纷出笼,如水果煎饼、海鲜煎饼和沙丁鱼煎饼等等。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上门,商家频频推陈出新。时至今日,更独特的新款煎饼一直不断出现。

  不过,口味再多,再独特,原味煎饼也永远是老顾客的最爱,总是高居销售榜首。印度人的口味就更传统。土生土长的印度人虽已尝试接受改良口味的小煎饼,但他们还是较喜欢到印度素食餐厅品尝传统煎饼的原有滋味!

(实习编辑:黄乃引)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