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溥仪:御膳是这么吃的

  三六九等与三讲两不

  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皇帝,先是满清王朝的皇帝,后是伪满洲国的皇帝,再后来成为战犯,最后被改造为新中国的公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的饮食生活更是与众不同。

  溥仪曾在《我的前半生》中写及他的饮食生活:皇帝吃饭,另有一套语言,是绝对不准别人说错的。皇帝吃饭,叫“进膳”;皇帝吃的饭菜,叫“御膳”;给皇帝造饭做菜的厨师,叫“御厨”;给皇帝开饭,叫“传膳”;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厨房,叫“御膳房”。在皇宫里,除了御膳房,还有寿膳房、上膳房、贵膳房、香膳房、喜膳房、收碎房等,虽然都是厨房,却分三六九等,等级森严。

  溥仪的饮食,有“三个讲究”:讲究营养,讲究滋味,讲究式样;还有“两不”:顿顿不得重样,每天不能重复。这样一来,御膳房又有了荤局、素局、点心局等部门分工,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平时,溥仪的进膳情况是:一顿早膳,一顿午膳,一顿晚膳,下午四点左右,还要吃一次点心。

  据《宣统四年二月糙卷单》(即民国元年三月的一份菜单草稿)记载,溥仪的一顿早膳,就有“口蘑肥鸡”、“三鲜鸭子”、“羊肉红焖泡”、“烹白肉”、“卤煮豆腐”等荤素菜肴,共27道。据溥仪的胞弟溥杰介绍,溥仪进膳时,面前竖摆着一个小红炕桌,下面用高凳支着,再接一个大八仙桌,上面摆着各种菜肴。靠溥仪左侧有个摆咸菜的小桌,右前方是三桌主食,有点心、米饭、粥等,到了冬天还要加一桌火锅。

  今天,“宫廷宴”已经成为“百姓餐”。揭开御膳神秘的面纱,不应只是满足好奇,不应随意给饭庄、餐厅、食府冠以“御膳”之名,而应重在研究贯穿古今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引领新时期餐饮业的健康发展。

  20多斤的月饼

  溥仪爱吃点心,每餐必有,午膳和晚膳之间还要加食。这些点心,都是来自各地的名品。例如,北京的“豌豆黄”: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屑里,十文一块买黄琼;广东的“酥皮点心”:用油酥面团摺叠作皮,包入莲蓉等不同馅料,制成圆形,皮色洁白,层次分明,松散而爽韧,香甜可口;辽宁的“萨其玛”:据《燕京岁时记》载,萨其玛乃满族饽饽,以冰糖、奶油和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石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

  到了中秋节,月饼更是要被大做文章。中秋节之夜,御案中央码的“月饼山”,从上往下,月饼渐大:名为“桃顶”的月饼最小,码于顶端;重20多斤的月饼最大,用于垫底。当夜,皇帝溥仪要用最大的月饼行赏,或切开分赏众人,或整块赏给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绍英,就曾受过整块大月饼的奖赏,其家人曾拍照留念。

  照片上一大一小两块月饼,小的是民间月饼,只有大月饼的十分之一。仔细端详那块形圆体大、蔚为壮观的清宫大月饼,图案层次分明,井然有致:最外层是花叶蓓蕾形;第二层,呈良田沃土状;第三层,作八宝图案;最里层为月宫图:殿上的“广寒宫”三个字,工整清秀;殿门正中,帘幕低垂,绵带微佛;殿门两旁,隔扇雕窗,框亮窗明;殿前玉阶,洁白无瑕,阶梯清晰;殿旁有株参天桂树,枝繁叶茂;高大翩然的玉兔立于桂荫之下,正诚捣仙药,药舀中有长生不老之灵芝和瑞草。

  清宫御厨凭借他们的智慧和技艺,将中国古代“广寒宫”的神话故事再现于中秋月饼之上,构图之美,饰纹之精,内涵之丰,都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地步。

  一幅“月饼照”,诠译了清代诗人对中秋月饼的赞美:“月宫符,画成玉兔瑶前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符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也正是这幅极为珍贵的“月饼照”,不仅让今人看到了清宫月饼的形状和工艺,而且对研究清宫御膳的特色和清宫御厨的技艺,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宫御膳是一种特殊的膳食,在过去很长时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其陌生、神秘,甚至引人误解。随着新时期饮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宫廷御膳这一贯穿古今的烹饪亮点,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

  川厨VS御厨

  上个世纪50年代,溥仪经历了从中国末代皇帝到新中国公民的转变之后,来到“天府之国”四川。热情好客的四川人,特意安排了一道叫“烧熊掌”的名菜。

  烧熊掌,在清代中叶就被列为宴席的头菜,系满汉全席之必备。清代的《食宪鸿秘》、《香祖笔记》、《清朝野史大观》等书籍,都有烹调熊掌的记述,清宫御膳房更是不乏烹调熊掌的高手。属八珍之一的熊掌,与猴头、燕窝、海参并列为中国四大名菜。烹调熊掌很有讲究,鲜品可直接使用,经去毛、去爪、去骨,反复煮焖,一次发透,漂去松脂等异味后,可开始烹制;速冻品需首先解冻,后与鲜品同样使用;干品则需先用水涨发,回软,除污,去油膘的方法做。此次这道“烧熊掌”,在某种意义上说,可谓“川厨”与“御厨”的一次较量。

  著名川菜厨师周海秋是这次的主厨。此时,拿在周海秋手上的熊掌是鲜品。然而他并不知道,检验他“烧熊掌”质量的客人,曾是吃过无数山珍海味、奇馐异馔的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他忽然听见有人道:“请周师傅上楼。”以为出了什么岔子,忐忑不安地走进宴会厅。出乎意料的是,餐桌旁的人都站起来欢迎他,其中的一位还手端一个杯酒,来到他面前,说:“这是溥仪先生敬你的一杯酒,请喝吧!”他只好接过酒杯,将酒喝了下去,可他并不知道,溥仪为什么给他敬酒。宴会过后,溥仪的陪同人员告诉他:“溥仪称赞你烹制的‘烧熊掌’味道非常可口,所以为了表示感谢,才向你敬酒。溥仪多次吃过熊掌,都感觉略有腥臊味,这次吃的熊掌,让他最满意。”

  熊掌,是以胶原纤维为主的致密胶原结缔组织,是一种以口感效应取胜的珍贵原料,也是一道烹调难度大的菜肴。一般来说,熊掌的后掌优于前掌,幼年掌优于老年掌。在涨发和烹调熊掌时,应特别掌握好软硬度,只有软硬适度,才腴润软滑,爽适不腻。中医认为,熊掌味甘咸、性平,入脾、胃二经,具有补气血、除风湿、健脾胃等功效,可治脾胃虚弱、风寒湿痹及诸虚损症。

(责任编辑:曾慧)

2007-12-26 17:40:00浏览9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