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减法1:
食用油<30毫升
如果说西餐是“无肉不欢”,那中餐就是“无油不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主任卞华伟说,与西餐相比,中餐大量地、无节制地使用烹调油。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高达85.5克的脂肪摄入中,竟然有一半多(44克)是通过烹调油摄入的。可以说,中餐重“油”,是城市肥胖增加的原因之一。
中餐重“油”表现在以下方面---
1、煎、炒、炸,样样烹调方法都离不开食用油,就算是蒸,之后也还是要浇汁(带油的调味汁)或淋油,如广州的蒸鱼,蒸熟后要淋热油;做凉拌菜的时候也要加不少烹调油,让其顺口。
2、不但直接油炸的菜肴很多,而且有很多菜肴需要先“过油”,如为了让肉片更滑、更嫩,要先“过油”。炒蔬菜,少油觉得不好吃,要放两道油:炒菜前放油,出锅前再淋一次“明油”(又叫做“包尾油”),这样出品的蔬菜自然是鲜、嫩、绿,卖相好。此时,顾客点的虽然是青菜,却吃进去大量烹调油。
3、而川菜中的水煮鱼、香辣虾蟹、油泡田鸡之类“以油为美”的菜肴,更是“以油取胜”。 4、很多用油加工后的点心,如烙饼、葱油饼、油条、炸馒头等,里面也含较多油脂。由于口感好,很多人也是以点心当主食了。
吃完一顿中餐,你很容易看到盘子里剩下大量的油脂,相信你吃的油脂一定比剩的油脂要多。卞华伟说,无论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食用油摄入过多,直接后果是能量和脂肪过剩,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硬化、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率高居不下。所以,经常出入餐厅的应酬族往往会患有多种慢性病,主要原因就是菜肴普遍过量使用烹调油!
提醒:
中餐虽然好吃,但应充分认识油脂过量带来的健康危害,减油刻不容缓!建议使用有刻度的油壶,健康成人每日食用油量不宜多于30毫升。
减法2:
食盐<6克
中餐的好口味,除了“以油取胜”外,另一个法宝就是用盐调鲜。卞华伟说,在中式烹调中,多数的调味方式都是以咸和鲜为主,而这两类方法都与“钠”的含量有关。
不管是做菜还是煮汤,不放盐在中餐是不可接受的,尤其是含油多的汤汁,放一点点盐是调不出味道来的。要食物体现出鲜味,必须是在有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突出鲜味。而使用味精(谷氨酸钠)后也可以增加食物的鲜味。因此,多数食物和汤中加入味精是常见的增鲜方法。因此,中式烹调中的加盐、加味精,这两种方法都可能造成“钠”的过量摄入。
专家指出,盐摄入过多,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可造成血压的升高。不管是预防血压升高,还是治疗高血压,限盐(钠)都是必需的。近年的调查显示,城市平均盐的使用量约为11克,远超过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不超过6克的使用量。
另外,中餐不只是利用盐来调味,其实还有很多情况都会增加到“钠”的摄入量。比如,酱油、豆豉、蚝油、海鲜酱、虾酱等,这些调味品均含有大量的盐(钠)。
提醒:
要关注中式烹调中盐的使用量,每日不超过6克。其实,口味是适应出来的,逐渐改变重口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责任编辑:骆丽萍 实习编辑:袁佩琪)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微创外科中心)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