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水果

专家揭示导致水果凉热属性的秘密

举报/反馈
2010-12-16 00:11:0039健康网社区

  天干物燥的冬季,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饮食嘱咐,“最近容易上火,吃点梨下下火”;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们又被叮咛,“别吃那么多荔枝,小心火气太大”。于是乎,根据水果的这些“作用”,它们基本被划分成了冷热两大阵营。水果的“热性”和“凉性”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实,吃荔枝后的“上火”反应并不神奇,那都是果糖在捣鬼。除了给我们的尖一丝甜蜜之外,荔枝果糖还会去抢占葡萄糖的工作岗位。谁让它们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呢,虽说也能充当能量物质,可是果糖要在肝脏中转化为葡糖糖才能被我们利用。不仅如此,果糖还会“唤醒”大量的岛素,让肝脏调低血糖浓度。缺少了葡萄糖,包括大脑在内的零件自然无法正常运转了。很多被贴上“热性”标签的水果(例如榴莲樱桃等等)其果糖含量都很高。

  除了果糖,“热性”水果中还有一些引起机体反应的物质。比如,大量吃橘子可能会因为维生素C太多引起轻微的中毒反应,抑或是因为胡萝卜素摄入太多“染”黄了尖和手掌(很多情况下被误认为是黄疸),让人呈现出面相上的病态。

  至于水果的“凉性”,在印象中,似乎都跟“跑厕所”有关系。比如雪莲果就有这样的本事。但真实原因是,雪莲果这种菊科植物的块茎含有大量寡聚果糖,而我们的肠中恰恰没有能处理这种糖的酶,也就无法消化,从而导致了腹泻。实际上,这跟体内缺乏乳糖酶的人一喝乳糖牛奶就腹泻,原理是一样。

  还有一点,就是“凉性”水果的水分含量都比较多,这点对于干燥季节补充水分确实会有一定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鸭梨(含水70%左右)当然要比香蕉(60%左右)和橘子(55%左右)要“凉”多了。

  此外,在传统观念中,很多水果的不同部位也有“凉”“热”之分,例如,“橘子上火”,“橘皮去火”,“荔枝上火”,“荔枝壳熬水下火”,很可惜,荔枝壳中断然没有能分解果糖的物质,橘子皮也不能搞定过多的胡萝卜素,相生相克大多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这里所展现的例子可能不足以完全概括水果对人体的作用,但是正因为如此,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给水果贴上“凉热性”的标签。

(实习编辑:万文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