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吃在中国,住在美国
不知是哪位高人总结出一句名言:“吃在中国,住在美国,讨个日本老婆。”
前不久,一位“海龟”朋友谈起中美的差别,对我说:“美国那叫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国才是好吃好喝好快活!”
管子教导我们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不过是少长些毛的动物,先要吃饱喝足了,才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不知道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经历过太多的战争与饥馑,还是因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对饥饿的恐慌,这种恐惧饥饿的基因代代相传,以致到了现在,尽管生活温饱了、小康了,也还是忘不了早先的记忆,一有机会就要山吃海喝。
在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所谓营养不良,就是饭不够吃,缺乏足够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所有,人长得面黄肌瘦。如今时代变了,这“营养不良”的概念也跟着起了变化。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过去那种营养不良的,要么是性早熟,要么是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或纤维素,或者小小年纪便开始“发福”,一派“官相”。所以,只要碰上患有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一类“富贵病”的病人,我总会叮嘱他们多吃些青菜萝卜,多吃粗粮,多吃水果,多喝开水,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少吃海鲜。
好吃好喝好痛苦
风水轮着转。不仅时代变了,风气变了,疾病也看风使舵——跟着变了。上世纪70年代以前,各种感染性疾病是迫使病人去医院就诊的“主犯”,现在感染性疾病已然成了小菜一碟,被迫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恶性肿瘤,高脂血症、脂肪肝、痛风等也紧跟随其后。
最近好几位朋友都跟追星似的,先后患上了这类“时髦病”。其中一位自小一起长大的患难之交,才三十多岁,就被痛风病魔给缠上了。我这位兄弟小时候家里姊妹多,鸡多无好糠,人多无好汤,营养不够,长得就跟豆芽菜一样,又黑又瘦。后来他上了大学,谋得一份好工作。再后来,有顺应时代潮流做起了生意,走东闯西,钱越来越多,生活一天天潇洒起来。
“祸兮福之所倚,复习祸之所伏。”腰包鼓起来了,肚子也长起来了,血脂、血压、血糖和血尿酸也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到了今年,他先是一只脚出现关节肿痛,但泰山崩于前,他也面不改色;一点小痛小痒的,他更是没放在心上,照样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玩的玩,该做的做。结果,症状越来越重。在一次大吃鱼生海鲜后,夜里两只脚突然红肿起来,多个关节就跟针孔火烤一般痛。
他终于忍无可忍找我来了。我一看,高度怀疑是通风,于是给他开了化验单抽血化验。果然不出所料,血尿酸浓度很高,痛风是肯定的。经过药物治疗,症状得到了控制。
现在倒好,他什么都不敢吃不敢喝,牛肉猪肝鸡内脏不能吃,豆腐不能吃,海鲜更如毒蛇猛兽,酒也不能喝。一吃海鲜,症状就加重,痛得难受。
把握好“度”
尽管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这些现代病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报告显示,这些现代病的发生,与不合理的饮食有着极大的关系——这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与此同时,行为医学又把我们带回到一个古老的论题上,即怎样把握享乐与禁欲之间的这个“度”。据美国的调查报告,一个成年人每天蛋白质的最小需求量是每千克他体重1克。换言之,一个中等身材、体重60千克左右的成年人,每天给他提供60克左右的蛋白质,就能满足他的生理活动需求。照此推算,对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天2升牛奶或1只鸡蛋,或100克(2两)瘦肉,再增加一些蔬菜水果和水分,就完全可以满足其生理需求了。
可事实上,多数人的饮食量要远远超过这一“配额”。今天,人们之所以这般乐此不疲地吃吃喝喝,与其说是出于果腹的需要,毋宁说是为了享受吞吃美食时的快感,如同享受美色一样;与其说是嘴巴和肚子想吃想喝,不如说是脑子贪恋美食。
(实习编辑:张欣)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