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溯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食品溯源

粥公粥婆的由来

举报/反馈
2010-06-06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清康熙16年,康熙皇帝为体察民情,第五次离京微服私访。是年秋天,皇上携随从来到广州,路染风寒,久治不愈。广东封疆大使察哈尔下文通告岭南各路名医为皇上疗疾,未果。

  后闻知梅州乡间有一对年逾八旬的阿公阿婆擅长熬粥,其所熬之粥乃据家传密笈配制,除了滋润可口,还能养生健体、消病祛疾。于是察哈尔派专人把这对阿公阿婆接到巡督府, 并按阿公阿婆的要求架起了柴锅土灶,精选岭南特有乌梅为主料,配以其它辅料及若干味中药,经过若干时辰的文火慢熬,一锅飘着药香的养生粥熬制完成。

  皇帝小啜一口,顿感气顺,三碗下肚,血脉开张,印堂发亮。没 出三日,康熙皇帝便精神气爽,彻底痊愈。这对年迈的阿公阿婆一时名声大振,远近闻名。后来,梅州的这种养生粥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冠之以“粥公粥婆”的美誉。

  至民国初年,随着广州、潮汕、梅州客家人赴南洋淘金热的兴起,深得真传的阿公阿婆之子一同前往,在马来西亚以“粥公粥婆”养生粥坊为生,他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的代代积累,“粥公粥婆”无论是从营养、色泽还是口感上,都不断提升,并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钟爱。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