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当心了!近8万人队列研究显示:经期不规律或致早死!

每一位女性都有一位特殊的妈妈,那就是“大姨妈”,来与不来都令人烦恼。从青春期(月经初潮)开始,直到绝经后停止,几乎伴随女性走完大半生。通常来说,月经周期为25至36天,正好为28天的仅占10%到15%。然而,据数据显示,至少有20%的女性月经周期是不规律的,超出这个范围(25至36天)提前或延后都对健康不宜。

当心!近8万人队列研究显示:经期不规律或致早死!


近日,发表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项研究,探索了女性整个生育期的月经周期特征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评估了这些关联是否可通过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月经周期不规律以及周期较长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高。

这项研究是基于一项美国护士健康研究II(1993-2017),研究人员共招募了116429名年龄在25至42岁之间的美国护士,在排除了没有完全报告月经周期特征的妇女后,最终纳入了75546名绝经前女性,并收集了其在14-17岁、18-22 岁和29-46岁三个年龄段的月经周期长度和规律性。

结果显示,在随访期间,共有5608名(7.4%)女性患有2型糖尿病。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在14-17岁、18-22岁和29-46岁的年龄范围内,总是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患上2型糖尿病风险与相同年龄阶段月经周期非常规律的女性相比分别增加32%、41%和66%。同样,在18至22岁和29至46岁年龄段之间,月经周期≥40天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与月经周期为26-31天的女性相比分别增加37%和50%。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在超重或肥胖、低质量饮食和缺乏运动的女性中,月经周期特征与2型糖尿病患病似乎拥有更强的关联性。可见,控制体重、加强锻炼等生活方式干预对预防2型糖尿病非常重要。

然而,早在今年9月份,研究人员就对这些参与者进行月经周期特征与过早死亡的关系。结果显示,月经周期不规律或月经周期过长(≥40天)可增加过早死亡风险,而且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会有所上升,尤其是在吸烟女性中尤为显著。该研究结果发表在BMJ杂志上。

当心!近8万人队列研究显示:经期不规律或致早死!


具体来说,月经周期不规律或经期较长的女性,其过早死亡发生率高于月经周期正常或月经周期短的女性。在所有年龄段里,月经周期越来越不规律时,过早死亡的风险就越大尤其是对于29-46岁人群。在校正模型中,14-17岁、18-22岁和29-46岁年龄段相应过早死亡的风险比(HR)分别为 1.18、1.37和 1.39。

值得注意的是,与月经周期很规律的女性相比,月经周期不规律或没有月经的女性BMI较高,而且更有可能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多毛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和糖尿病等。其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月经失调的相关性最大,且这种相关性在吸烟女性中尤为显著。

多项研究已经证实,月经失调与非传染性疾病有着极强的相关性,比如卵巢癌、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精神健康问题等,其机制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环境紊乱有关。月经周期受极度错综复杂的内分泌系统所控制,其中,卵泡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使子宫内膜成熟,提供适当的回馈给下丘脑和脑垂体,调节子宫颈分泌的粘液。

当心!近8万人队列研究显示:经期不规律或致早死!


月经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月经周期也有长有短。最长周期减去最短周期结果在8天以内的都属于正常现象。长短之差小于4天的女性非常少见。而长短之差在8天至20天则有些适度的反常。长短之差在21天以上的女性则属于严重反常。

然而,月经周期的规律性可能会受到压力,体重突然变化,饮食,药物治疗以及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的影响。发表在《妇产科杂志》上的文章指出,在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的波动对于机体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雌孕激素、前列腺素、5-羟色胺以及内啡肽等等。受激素水平的影响,生理周期女性的情绪、心理与生理的反应会因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而改变。

那么,为了更健康的度过月经期,应该要注意写什么呢?

1. 适当的运动

随着激素的波动,情绪也会随之变化,运动或许能有助于缓解和调节周期内激素波动。根据月经周期的每个阶段来切换锻炼方式,而不是放弃锻炼或者一如既往的高强度运动。

在月经来潮期,休息是关键。可以选择瑜伽,冥想和散步的运动方式。在滤泡期,可轻度跑步或远足。而在排卵时可尝试诸如高强度间歇锻炼之类的练习。在黄体期间,随着睾丸激素和雌激素的消耗,孕酮正在增加,可以选择一些力量训练。

当心!近8万人队列研究显示:经期不规律或致早死!


2. 膳食营养平衡

饮食在整个经期都非常重要,应限制糖,酒精和咖啡因等的摄入,以避免荷尔蒙的失衡。另外,每3-4小时进食一次可帮助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皮质醇升高或情绪波动。

具体来说,在月经来潮期,雌激素正在上升,可以饮用洋甘菊等舒缓的茶来缓解痉挛。值得注意的是,避免或限制脂肪类食物,酒精,咖啡因和咸味食物。在滤泡期,可摄入些发酵类的食物以及根茎类蔬菜。在排卵时,多摄入些抗炎食品,比如水果蔬菜,坚果以及动物内脏。在黄体期,多吃会产生5-羟色胺的食物,例如绿叶蔬菜,藜麦和荞麦。同时,还可摄入富含镁的食物,例如黑巧克力,菠菜和南瓜籽。

3. 注意卫生

月经来潮的2-3天经血量较多,要勤换卫生巾,尤其是夜晚,以免会阴受到过度刺激而引发外阴炎。另外,建议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采用淋浴更好,以免感染。若一直存在瘙痒,应该及时就医。

4. 痛经不能忍

对于痛经,在不是由疾病引发的情况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痛经,目前止痛药的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且是非常安全的。

5. 经期不宜同房

月经来潮时,盆腔充血,子宫颈口微开,如果这个时候进行性行为,汇集在外阴以及会阴(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部位)周围的病菌将被带入到阴道、子宫颈甚至带入子宫,从而患上妇科疾病,比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甚至盆腔炎等疾病,严重时会导致不孕。因此,经期为了健康切勿同房。

综上,经期对女性尤为重要,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在经期前后,都需要格外的注意保养。在经期应足够的休息,不要熬夜,适度而规律的锻炼,尽量保持心情愉快。

2021-01-12 10:52:42浏览8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发热,呕吐,甲流怎么回事怎么办
甲流一般是指甲型流感。发热呕吐甲型流感多考虑是自身免疫力低下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饮食不当、流行性感冒等原因导致的,建议针对具体的原因来采取合适的治疗。 1、自身免疫力低下 患者出现这种症状可能是环境污染严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进而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在临床上通常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营养均衡,注意休息,适当锻炼。 2、饮食不当 如果日常生活中饮食不当,吃了刺激性的食物或者饮食不洁,就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疾病,进而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通常患者会出现上述不适的症状。建议患者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不良的饮食结构,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不适的症状。 3、流行性感冒 患有该疾病可能是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导致病毒感染引起的,还可能是与感染者共用洗漱用品等原因诱发的,会导致机体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患者通常会出现胃肠道异常的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司他韦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病毒、退热治疗。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可能是患有急性胃肠炎等原因导致的,若患者还出现其他明显不适的症状,则需要及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腹部闷痛发热
发生腹部闷痛发热,可能是急性胃肠炎、胆结石、消化性溃疡等因素所致。 1、急性胃肠炎 如果不小心食用变质食物,变质食物内的病菌对胃肠道等人体器官产生刺激,造成胃肠道病变,引起急性胃肠炎,导致腹痛、体温升高、呕吐等症状,可以配合医生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口服溶液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胆结石 如果肝脏内分泌的胆汁长期储存于胆囊内部,无法通过胆管排出到胃肠道内参与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易造成胆汁过度浓缩,诱发胆结石,导致上述不适症状。可以按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多烯磷脂酰胆碱片等药物治疗。如果胆结石体积过大,也可以通过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方法治疗。 3、消化性溃疡 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盲目使用药物、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上述因素对胃肠道内的黏膜组织产生刺激,造成胃肠道黏膜细胞受损,引起消化性溃疡,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配合医生使用枸橼酸铋钾片、法莫替丁胶囊等药物治疗。若出现恶性消化道溃疡,也可以通过胃大部切除术等方法。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等因素有关,需要做好腹部B超检测,采取合适方法改善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