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冬季不保暖或惹来妇科病 进补暖宫不可少

方小玲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黄山市徽州区妇幼保健院

  冬季的大街上,大多数人身着羽绒大衣保暖,相比之下少数爱美的年轻女士,却穿着不透气紧身裤,一点都不注重保暖。女士们虽青春美丽“冻”人,但保暖不彻底使得各种妇科病找上门。很多女性不注重保暖都会出现手脚冰凉、面色暗淡、长斑、苍白等表现,其实都是气血出了问题,血行不畅还会带来诸多的妇科疾病。据了解,冬季天气转凉以来,妇产科门诊中妇科病患者数量上升了30%以上,都是不保暖、冻出来的妇科病。时尚女士们,以下三种妇科病尤为要警惕,千万不要为了“风度”而失去了“温度”!

冬季不保暖或惹来妇科病 进补暖宫不可少

  冬季不保暖引来三种妇科病

  冬季女性常见妇科病之阴道炎

  健康女性的阴道由于解剖结构的特点,对病原体的侵入有天然的防御功能,不会出现炎症。但是,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尤其是在秋冬季,病原体易于侵入,从而引发阴道炎。

  其实,阴道炎是可以预防的,应避免不洁性交,注意外阴清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衣裤;换下的衣裤要用肥皂水洗净,放日光下暴晒或用饱和盐水浸泡消毒。

  冬季女性常见妇科病之盆腔炎

  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不及时治疗往往会从急性盆腔炎变成慢性盆腔炎,导致不孕症。卵巢功能损害时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平时应注意做好个人卫生,积极治疗阴道炎、子宫颈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如有手术指征,应行手术治疗,慢性盆腔炎应以综合治疗为宜。

  冬季女性常见妇科病之宫颈糜烂

  子宫颈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线。冬季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得此病。

  所以,要讲究性生活卫生,适当控制性生活,坚决杜绝婚外性行为和避免经期性交;及时有效地采取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产、引产的发生率,以减少人为的创伤和细菌感染的机会;凡月经周期过短、月经期持续较长者,应予积极治疗;定期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宫颈炎症,及时治疗。

  女性冬季注意保暖以免宫寒

  冬季不保暖带给女人的不仅仅只是三种妇科病,因为生殖系统是最怕冷的,下半身着凉直接导致女性宫寒,除了手脚冰凉痛经外,还会造成性欲淡薄,缺乏欲望。宫寒造成的淤血,导致白带增多,阴道内卫生环境下降,从而引发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此外,宫寒还容易导致不孕。中医常说“暖宫孕子”,只要子宫、盆腔气血通了,炎症消除自然就怀上了。所以,健康、“幸孕”的小肚子都是暖暖、软软的。

  因此,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女性,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女性朋友们平时要多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尽量在中午阳光充足的时候到户外活动,接受自然界中的阳气。注意头、胸腹、腰背、脚的保暖。防止寒从脚下生,不要久坐寒凉之地,否则寒邪会直击子宫。如不慎受寒要及时补救,可热饮红糖姜水使身体发汗。保持乐观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储藏阳气。

  饮食调理对去除宫寒非常重要。如不慎受寒要及时补救,可热饮红糖姜水使身体发汗。少吃寒性的食物及水果如白菜、梨、西瓜、黄瓜等。多食暖宫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鳝鱼、虾、海参、核桃、栗子、韭菜、桂圆、大枣、花生、肉桂、小茴香等。此外还要注意的是,一年四季都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喝冷饮,不止是冬季。

  送给女性朋友三种暖宫食疗

  女性子宫健康的一个标志就是子宫是暖的,但是女性因为生理原因,先天的气血和男性相比略微弱一些,所以,女性想要保护好自己的子宫,让子宫更温暖一些,就要注意日常多补充一些暖宫的食物,那暖宫的食物有哪些呢?接下来一一介绍给大家。

  1.木瓜牛奶炖雪蛤。很多大的饭店都有这样一道菜,体贴的男士们在点餐的时候总是不忘记给女性们点上,的确,木瓜对女性的乳房和子宫都有养护的作用,而牛奶富含蛋白质,可以让女性更年轻皮肤更嫩滑,而雪蛤是暖宫的上上品,雪蛤是很好的女性补虚品,雪蛤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有效补充体内雌性激素不足,很多准备要宝宝的女士使用雪蛤来补充激素助孕和增强体质的。

  2、参茸炖鸡汤。女性容易气血虚,而引起宫寒,而参茸可以很好的补充气血,促进血液循环,而乌鸡历来是女性补血的食物,两者结合可以更有效的补充血液,而且非常的有营养。

  3、花胶炖老鸽汤。花胶就是鱼肚,非常的有营养,含丰富的蛋白质及胶质,具滋阴养颜,补肾,强壮机能,补而不燥等功效。而鸽肉营养丰富,有“一鸽胜九鸡”的说法,有补脏腑、益气血、温肾助阳之功,是调和气血的美食。两者结合,味道鲜美不说非常的有营养。

  女性朋友们可要留意了,从冬天来临、温度下降开始,就要开始注意保暖,不止暖宫,还可防妇科病,一举两得!

2014-12-23 05:49:54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崔尚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腰椎间盘突出吃什么食物有帮助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选择有助于减轻炎症、增强骨骼和肌肉健康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等。1、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肌肉和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腰椎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建议多食用瘦肉、鱼、蛋、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另外,鸡蛋、鸭蛋、牛奶、酸奶等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还能为肌肉修复和生长提供原料。2、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持椎间盘的稳定性和强度。建议多食用牛奶、奶酪、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以及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骨骼密度,辅助减缓腰椎退变。3、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减轻炎症,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适合增强腰椎间盘人群食用。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兰花、桃子、柠檬、柚子、草莓、西红柿等。4、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预防便秘,避免因用力排便加重腰椎负担。建议多食用粗粮、糙米、天然麦、黑木耳等。这些食物可以保持肠道内有较多纤维素,有助于肠道蠕动。建议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上述食物的摄入,同时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和油炸食品。这些食物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加重腰椎负担,影响病情恢复。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腰部保暖等,以进一步维护腰椎健康。
崔尚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腰椎间盘突出什么原因导致的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由非疾病因素如不良姿势、外伤等,以及疾病因素如腰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等导致。一、非疾病因素:1、不良姿势:长期保持不良的坐姿,如弯腰驼背、在椅子上半躺半坐,或者长期站姿不正确,如身体重心偏移、弯腰搬重物等,会使腰椎承受的压力分布不均且增大,椎间盘受到过度的挤压和扭曲,容易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2、外伤:腰部受到突然的外力撞击,如车祸、高处坠落、剧烈运动中的扭伤等,可能直接损伤椎间盘,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即使是一些看似轻微的外伤,若反复积累,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椎间盘,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二、疾病因素:1、腰椎管狭窄:腰椎管因各种原因出现狭窄,会使椎管内的空间变小,对椎间盘产生压迫,增加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以缓解疼痛;若症状严重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考虑手术治疗如如椎板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2、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及骶髂关节,可导致脊柱关节僵硬、融合,影响腰椎的正常活动和力学结构。炎症还可能累及椎间盘,使其更容易受损突出。治疗主要是遵医嘱使用药物控制炎症,如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等。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护理,建议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定时活动腰部;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如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小飞燕、五点支撑等运动;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座椅,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避免腰部过度负重和外伤;对于有相关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进行体检和腰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性腰椎间盘突出早期症状是什么
女性腰椎间盘突出早期症状主要包括腰部疼痛、下肢感觉异常、腰部活动受限等方面。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腰椎CT或磁共振成像等,以便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腰部疼痛:这是女性腰椎间盘突出早期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通常为隐痛、钝痛或酸痛,多在劳累、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正中或两侧,有时可向臀部放射。在晨起时可能会感觉腰部僵硬、疼痛,稍微活动后症状会有所减轻,但活动过多后疼痛又会加剧。2、下肢感觉异常:早期可能会出现下肢的轻微麻木、发凉或蚁行感等异常感觉,一般多发生在小腿外侧、后侧或足部。这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压迫到神经,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功能。但程度相对较轻,且可能是间歇性出现,在行走一段时间或改变体位后可能会有所缓解。3、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会使腰椎的活动度受到一定影响。在早期,可能表现为弯腰、伸腰、旋转腰部时会有轻微的不适感或疼痛,活动范围较正常略有减小。比如在弯腰捡东西时,会感觉腰部不像以前那么灵活,有紧绷感。对于有上述早期症状的女性,建议及时关注自身腰部状况。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劳作或久坐久站,定时起身活动,舒展腰部肌肉。选择合适的床垫,不宜过软或过硬,以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李鹏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诱发因素既包括非疾病因素,也涉及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主要包括长期劳损、受寒受潮等;疾病因素则涉及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先天性腰骶椎异常及腰椎管狭窄等。一、非疾病因素:1、长期劳损: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久坐久站、驾驶等工作,会使腰椎间盘反复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纤维环逐渐退化、变薄,最终可能破裂,髓核突出。2、受寒受潮:寒冷或潮湿环境可引起腰部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导致椎间盘压力增加,加速椎间盘退变,甚至诱发纤维环破裂。二、疾病因素:1、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减弱,纤维环变脆易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病因。2、先天性腰骶椎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关节突不对称等,会使腰椎承受异常压力,增加椎间盘的损害风险。3、腰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会导致椎管内空间变小,当腰椎间盘突出时,更容易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发症状。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需从多方面入手。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期劳损和不良姿势,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受潮。对于存在先天性腰骶椎异常或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