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哪些妈妈容易发生尿失禁?

  据相关调查,美国因尿失禁而苦恼的至少有1300万人,其中,女性占了80%左右,而这些女性中绝大部分都是生育以后做了妈妈的人。在中国,关于尿失禁的话题并不像美国那么公开,但实际上,私下为此而苦恼的女性也是非常多的。根据我们以往的调查来看,尿失禁也在困扰着中国的妈妈们,每3~4人就有1人在为尿失禁而苦恼,而导致这种烦恼的原因就是生育。

  哪些妈妈容易发生尿失禁?

  1. 经常便秘,每次排便时间都比较长的女性;

  2. 经常打喷嚏和咳嗽的女性;

  3. 高龄产妇生产后;

  4. 宝宝出生体重在3500克以上的妈妈;

  5. 生育多个孩子的妈妈。

  尿失禁有哪些类型?

  尿失禁往往在有过分娩经历的女性中比较多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腹压性尿失禁

  往往是在进行激烈的有氧运动或在打喷嚏、咳嗽或大笑等腹压增加的时候发生的。

  尿失禁的原因:分析这种尿失禁的原因可以先从女性的生理结构说起,骨盆底部肌肉就像吊床一样支撑着下腹部的肌肉。在肌肉的上方,有子宫口和膀胱,再上面就是子宫了。

  在妊娠期间,膀胱要承受来自包括羊水、胎盘等重达5公斤的压力。这也正是在妊娠后期容易发生尿失禁的原因。

  另一个导致尿失禁的原因是骨盆底部肌肉由于分娩等原因,支撑能力下降而变松弛,导致膀胱下垂,阴道受到来自骨盆底部的压力,使正常情况下本应紧密闭合的尿道不能闭紧,在受到腹压冲击时就发生了漏尿的现象。

  从生理上讲,腹压性尿失禁并不是十分严重的病症,只是一个阶段的生理现象。

  急性尿失禁

  意识到要小便了,但还没能憋到洗手间就尿了出来。有时甚至只是听到流水的声音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尿失禁的原因:急性尿失禁是由于控制膀胱收缩的排尿肌肉,对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并收缩过度而引起的。它往往是因为膀胱神经或肌肉在手术、分娩或生病等过程中受伤而造成的。

  分娩时,因为胎儿要从贯穿骨盆底部肌肉中心的产道钻出来,所以肌肉会被最大程度地拉伸,而这往往会造成感觉尿意的神经或骨盆底部肌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混合性尿失禁

  兼有腹压性尿失禁和急性尿失禁两种症状。

  尿失禁的原因:兼有以上两种原因。        

  避免尿失禁,产后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产后1周内

  由于尚未恢复,所以新妈妈对于膀胱内是否存有尿液并不是非常敏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如厕的次数。为了暂时避免尿失禁的尴尬,可以使用护垫和卫生巾。

  产后42天后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练习。

2013-11-27 06:20:15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孩子肚子疼,又发烧又呕吐是怎么回事
肚子疼即腹痛、发烧即发热,小孩子出现腹痛、发热、呕吐的症状,多考虑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等原因有关。1.急性胃肠炎首先,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沙门菌等病原体感染,可能会引发急性胃肠炎,导致患儿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发热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给患儿补充水分,并遵医嘱给患儿使用诺氟沙星、洛哌丁胺、口服补液盐等药物进行治疗。2.食物中毒其次,误食不洁食物或变质食物,也可能会引起致病菌或毒素侵入体内,从而导致小孩子出现上吐下泻、发热无力、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建议患儿立即停止进食,并按照医生建议通过催吐、导泻等方式进行治疗。3.胃肠型感冒最后,如果患儿近期存在受凉、淋雨等情况,还可能会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胃肠型感冒。该病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患儿除了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消化系统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鼻塞流涕、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家长可遵医嘱给患儿使用尼美舒利、伪麻黄碱、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患儿恢复期间还应注意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并做好保暖措施,避免身体受凉加重原有症状。同时,针对发热的症状,建议家长先通过温水擦拭、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的方式,给患儿进行退热治疗。体温上升到38.5℃及以上时,再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退热。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孩子流黄鼻涕、有点咳嗽吃什么药好
孩子流黄鼻涕、有点咳嗽,多考虑与细菌感染有关,此时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药物抗感染、右美沙芬等药物止咳。 1.头孢克肟 首先,头孢克肟属于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感染。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的患儿禁用,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儿也需要慎用此药。 2.阿奇霉素 其次,如果孩子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此时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进行治疗。该药通过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起到杀菌的效果。儿童用药须在医生和家长的监护下进行,且肝功能不全的患儿需要慎用此药。 3.右美沙芬 最后,孩子除了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外,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止咳治疗。此时,可遵医嘱选用右美沙芬等药物进行治疗。该药可直接作用于延髓的咳嗽中枢,来起到止咳的作用,但2岁以下儿童及伴有咳痰症状的儿童,不宜使用该药。 此外,家长还应给孩子做好防护措施及保暖措施,避免孩子因交叉感染或身体受凉,而加重原有症状。同时,孩子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进行户外运动等,对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