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钟梅教授:顺产也可以无痛

钟梅 妇产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顺产太痛了,直接剖宫产吧”。

  “万一顺产不顺利怎么办?剖腹产更安全。”

  “预产期不知道准不准,还是选择个日子直接剖腹快速又安全。”

  ……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曾指出,中国总剖宫产率高达46.5%,为世界第一。而根据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2010年的数据,中国25%的剖宫产并不是出于医疗需要,是可以避免的,即每年500万例的剖宫产其实可以自然分娩。而这些并不必要的剖宫产多因这些心理而产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主任钟梅教授介绍:许多非必要的剖宫产案例多因为孕产妇或家属怕痛,以及担心顺产过程中胎儿发生意外。其实,对于所有符合顺产指征的孕产妇来说,他们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椎管内分娩镇痛,即“无痛分娩”。

  专家介绍:钟梅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科主任,广东省围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专业特长为围产医学,产前诊断,优生优育,高危妊娠治疗,主要开展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围生期栓塞性疾病诊治、围生期感染性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母婴传播系列研究等

  自然分娩真的可以无痛吗?

  钟梅教授介绍,目前的无痛分娩法包括呼吸法、导乐、笑气吸入、椎管内分娩镇痛法等。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迄今为止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方法,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痛分娩”。椎管内分娩镇痛已经在世界上应用了半个多世纪,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无痛分娩中国行”(见相关阅读)积累的近3.5万产妇的实际数据也显示,在中国现有产房条件下,24小时的产房麻醉服务不仅减少了产妇生产过程中的产痛,能达到60%以上的镇痛率,还可以减少剖宫产率最多可达20%。也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进一步证明,没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是有其有害性的,许多盛行的经验——“剖宫产是为母婴安全健康”实属误导。

  椎管内分娩镇痛认识误区多

  虽然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证实,但是中国的应用比率仍然较低。以南方医院这样处于一线城市的大型的综合医院为例,其顺产的产妇中也仅有50%选择了椎管内分娩镇痛。“一是担心麻药对胎儿有影响,二是担心后遗症”,钟梅教授说。

  钟梅教授表示,其实,这些都是无需太担心的,这项操作并不会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数据显示,椎管内分娩镇痛减少了、不会增加产钳使用和侧切率,产后的出血;新生儿的窒息率,新生儿的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新生儿一周内死亡率非但不受影响,还有变好的迹象。对于符合顺产指征的产妇来说,选择椎管内分娩镇痛还有其更安全的体现:一是自然分娩的高强度痛觉本身会引起代谢方面的问题,或会影响宝宝健康;二是如果一旦胎儿有危急反应,采用了分娩镇痛的产妇也可即刻进行手术,无需更多的准备,为宝宝安全诞生赢得宝贵时间。至于是否会导致腰痛等后遗症,此项麻醉操作仍依赖于人力,不排除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但是,在规范的操作下,是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的,“99%以上都是安全的”。

  相关阅读:什么是“无痛分娩中国行”?

  “无痛分娩中国行”是由美国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2006年开始策划并在国内推广的一项公益性活动。此活动于2008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首次开展,旨在推行安全有效的椎管内分娩镇痛,改变中国高剖宫产率的现状,提高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安全性。“无痛分娩中国行”计划在10年内,帮助中国建立十个以上的分娩镇痛培训基地,将国内的椎管内分娩镇痛率提高10个百分点,每年让150万产妇受益。“中国行”根据世界产科麻醉发展的进程和产科麻醉实际工作经验,推广24小时麻醉医生进驻产房服务。在华期间,他们一周全天24小时进产房,全方位多学科(麻醉、产科、护理、新生儿、产前教育)地进行床边临床实践指导。具体到产妇的体位、进食、饮水、静脉通道、不同操作手法、各项操作常规、临床观察记录、急救常规、麻醉车装备、紧急剖宫产演练等。为了全面实行产房的安全医疗,他们综合了最先进的理念和现有的各种医疗信息软件的长处,开发了“无痛分娩中国行”自己的计算机网络“苗圃系统”,并逐渐完善它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功能。他们已经到过中国的10家医院,累计工作时间上千小时,在省级、国家级学术会议上讲课100余堂。自2007年以来,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累计出版6本专业和科普书籍。(通讯员:宁习源、吴剑鹏)

2013-06-28 07:00:34浏览10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黄阳亮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年轻人骨质疏松可怕吗
年轻人骨质疏松有一定可怕之处,会使骨折风险大增,影响生活甚至导致残疾,还可能预示潜在复杂疾病,加速骨骼老化;但并非不可控,随着医疗进步,有效治疗方法增多。年轻人可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骨健康,治疗潜在疾病阻止病情发展。老年人通常被视为骨质疏松的频发群体,但在年轻人中发生,则意味着骨骼的过早老化和脆弱。这可能导致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进行日常活动或轻微外伤时。骨折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长期残疾。此外,年轻人骨质疏松还可能预示着存在某些潜在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不良或遗传性疾病等,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更为复杂和困难。更重要的是,骨质疏松在年轻时的出现,可能会加速骨骼的老化过程,对未来的健康状况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然而,年轻人骨质疏松并非不可逆转或无法管理的状况。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骨质疏松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有效治疗方法被开发出来。对于年轻人而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可以显著改善骨骼健康状况。此外,针对潜在疾病的治疗和干预,也可以有效阻止骨质疏松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年轻人而言,要注意提高健康意识,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骨质疏松问题。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以期达到较佳的康复效果。
李凯群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女性骨质疏松怎么调理
女性骨质疏松可从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药物辅助等来调理。骨质疏松是一种女性在绝经后等特定阶段较易高发的病症,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应积极干预以控制疾病症状。1、饮食调理:女性骨质疏松与钙质流失密切相关,饮食调理尤为关键。应确保充足的钙摄入,牛奶、豆制品是优质钙源,如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牛奶,食用适量豆腐。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像深海鱼、蛋黄等,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协同维持骨骼强度,还可适当摄入坚果、绿叶蔬菜,补充镁、钾等微量元素,全方位助力骨骼健康。2、运动锻炼:适度运动对女性骨质疏松有辅助改善作用。像散步、慢跑这类有氧运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60分钟,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骨骼获取营养。还有力量训练,如简单的深蹲,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再起身,锻炼下肢与骨盆肌肉,增强骨骼支撑力;另外瑜伽通过伸展、扭转动作,提升身体柔韧性与平衡感,减少跌倒风险,保护骨骼。3、药物辅助:必要时需遵医嘱用药,如碳酸钙D3片,补充钙质。对于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加速骨质流失,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盐酸雷洛昔芬。此药能模拟雌激素作用于骨骼,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指标,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女性若确诊骨质疏松,需定期到医院复查骨密度等指标,了解病情变化。日常要做好保暖,寒冷天气注意关节部位防护,避免受寒引发骨骼疼痛。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波动过大会间接影响内分泌,不利于骨骼健康,以全方位调理应对骨质疏松问题。
黄阳亮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骨质疏松症痛怎么办
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缓解办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调整以及康复锻炼等。该疾病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疼痛常是患者的突出困扰。1、药物治疗:药物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用药,钙剂如碳酸钙D3片,能补充钙质,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协同作用以维持骨骼健康。对于疼痛明显者,降钙素类药物效果显著,如鲑降钙素注射液,其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迅速缓解骨痛,还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疼痛感受,一般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注意上述提及药物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2、物理治疗:多种物理方法有助于减轻疼痛,常见如热敷,其是简便易行的方式。用温热毛巾或热敷袋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通过热传递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带走致痛物质,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此外,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的穿透性,深入骨骼周围组织,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加速组织修复,每次照射20-30分钟,每周3-4次。3、生活调整:日常应注意保证充足睡眠至关重要,每晚尽量睡足7-8小时,睡眠期间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利于骨骼和肌肉恢复。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变换姿势,减少骨骼承重,防止疼痛加剧。在日常活动中,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用力,降低骨折风险。4、康复锻炼:适度的康复锻炼能增强骨骼强度,减轻疼痛。如散步,这是一种低强度有氧运动,每日坚持30-60分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刺激骨骼生长,增强下肢力量。太极拳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动作舒缓,可锻炼全身肌肉骨骼协调性,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45分钟。若患有骨质疏松并伴有疼痛症状,建议积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定期复查骨密度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全方位维护骨骼健康。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骨质疏松症怎么治疗效果最好
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较好的方式通常涵盖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分多种。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能特异性结合到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增加骨量,降低骨折风险。降钙素类如鲑降钙素,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减少骨质破坏,同时还能缓解骨痛症状。2、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很重要,适当的运动能对骨骼产生机械应力刺激,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量。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可提高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平衡能力,降低骨折风险。物理因子治疗如体外冲击波,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骨骼的微结构,增强骨骼强度。3、生活方式调整:患者还需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量丢失。另外,还要增加日照时间,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每天15-30分钟的日照为宜。此外,避免高盐、高咖啡因饮食,高盐会增加钙的排出,咖啡因会影响钙的吸收,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需注意的是,服用药物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康复治疗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运动损伤。另外,生活方式调整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有耐心。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