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无排卵性不孕症服用避孕药或可治愈

  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口服避孕药1号3~6个周期,其中所含雌、孕激素使垂体—卵巢轴得到了“休息”,而停药后,卵巢可望有“反跃性”排卵。有时还可在停药后加用克罗米芬促排卵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在不孕专科门诊中,常有人问及治疗不孕为何要“避孕”?这是因为不孕原因很多,治疗方法也不同,对于某些不孕症,借用避孕方法或避孕药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无论如何“避孕”,仅仅是手段,受孕是最终目的。“避孕”治疗不孕症常常见于下列几种情况:

  宫腔粘连与宫内避孕器:宫腔黏连引起不孕多见于人流术及子宫手术后创伤或炎症感染。确诊后行分离术后放置避孕器1个半月至3个月,严重者可放3个月以上,避免再粘连,受孕才有望。

无排卵性不孕症服用避孕药或可治愈

  免性不孕症与避孕套:在某些夫妇中,因男方的精液在阴道可作为一种抗原,经阴道或宫颈吸收后,使女方血中产生抗体,这样女方的生殖道精子产生免疫反应,造成精子活力降低甚至于死亡而导致不孕。有的女性尤为敏感,性交后可产生急性过敏症如荨麻疹、水肿、哮喘等。这可能是某些女性生殖道缺乏某种酶类来破坏男性的精子抗原。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对于免疫因素引起的不孕症,目前治疗方法尚少,较常用“避孕”来治疗,即在性交时应用避孕套,至少坚持半年以上,停用也应选在女方排卵前几天,性交可望受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避孕药:子宫内膜组织不在其正常部位,而出现于人体其他地方即为本病,约有30%~50%会引起不孕。药物治疗可口服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物,异位内膜萎缩痛经与出血症状可改善。疗程3个月至1年或更长。停止服药后,一般很快恢复排卵,提高受孕率。

  幼稚型子宫与复合避孕药:子宫发育不良,较小,可影响生育功能。可用复合避孕药治疗使子宫进一步发育,对改善生育功能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些男方精量少,精子数目减少所致的不孕,节欲保精是很有必要。在排卵前禁欲一周,这样才有利于受孕。

  温馨提示:以上是39健康网为您带来的无排卵性不孕症治疗方式,希望能帮助你对无排卵性不孕症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阅读完全文后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到39健康问答(ask.39.net)进行提问,专家将第一时间为你解答。

  39健康网推荐阅读:无排卵性不孕症的4大病因

  无排卵性不孕症5个症状解析

(责任编辑:陈韶鹏)

2012-01-06 15:05:00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金泽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 三甲
长期脑鸣怎么办
长期脑鸣要明确是心因性脑鸣还是真实脑鸣,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1、 心因性脑鸣 心因性脑鸣是患者的自我感觉,这种声音在夜间或安静集中时会更明显,甚至影响睡眠。多数与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熬夜或休息不好等心理因素有关。临床上治疗心因性脑鸣,常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安非他酮等药物,改善患者症状。此外,还需调节自身情绪,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听歌或运动,如慢跑、打乒乓球等适当释放压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2、 真实脑鸣 真实脑鸣多是由颈动脉海绵窦瘘引起,通常与脑动脉硬化和脑循环障碍有关。可以到医院做头颅及颅内血管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有脑损伤、脑动脉硬化等问题。如果有异常,需及时治疗。若是脑损伤引起的脑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药物,如安神补脑液,参芪五味子等,缓解脑鸣症状。若是脑动脉硬化导致,可以服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盐酸氟桂利嗪、盐酸倍他司汀等,改善患者症状。 脑鸣患者应当合理饮食,多喝牛奶,多食用含锌、含铁食物,如牛肉、鱼肉、鸡肝等,还可以适当食用活血类食物,如黑木耳、韭菜等,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管循环,减少脑鸣症状发生。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怎么办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长期精神紧张不能缓解会造成失眠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长期精神紧张不能放松,会使交感神经一直兴奋,大脑皮层活跃,精神长期都处于高唤醒状态,容易出现心烦、易怒、不安等情绪反应,也会出现心悸、胸痛、头晕、乏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1、一般治疗 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最有效的办法是患者要休息,通过睡眠患者的大脑紧绷的状态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会使大脑处于放松,精力也将更加的旺盛。也可以做一些深呼吸,这样可以使血液中的氧气增多,改善紧张、焦虑情绪。 2、心理治疗 患者一定要注重自身心态的调整,一定要放松心态,闭目养神,听听舒缓的音乐。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跳会减慢。血压会降低肌肉紧张和皮肤的电位会下降,皮肤电阻值会升高,血管的容积会增加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机体进入放松状态的表现。也可以通过心理医生的心理教育、倾听患者,支持、鼓励患者等方式向患者传导积极良好的情绪,缓解焦虑。 3、药物治疗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可以快速的缓解焦虑。但是,由于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起效快,所以要避免长期的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 建议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