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1 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
视盘处的巩膜出口是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和视神经进出眼球的通道,它与周围的组织巩膜环和筛板形成了一个解剖上的“瓶颈样”结构。当出现一些先天性解剖结构变异,如:血管增粗、持续存在的视神经鞘、巩膜环的结缔组织和胶原增生等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如动脉硬化等都可以使该处的压力增高,在有限空间内增高的压力可使静脉腔受压迫,从而导致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形成。基于这种可能的病理生理过程,Opremcak EM等[29]对11例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的患者实行了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术后未引起并发症,随访9个月,通过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眼底照相,发现眼底情况均有改善。Yamamoto S等[30]2005年报道1例病例,在对其进行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中,当插入视网膜静脉刀时,视盘出现波动性出血,将眼压提高到80 mm-Hg,2 min后出血停止,术后,病人失去光感,荧光造影显示动脉灌注延迟,提示有中央动脉阻塞。2个月后,视网膜血液循环恢复,但视力仍无改善。因此,眼科学家们认为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可能会引起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种严重的并发症,其仍然是一种尚未证实的外科治疗方式。
2 视网膜动静脉切开术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多发生在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处。此处,动静脉共处同一鞘膜内,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等能引起动脉管壁增厚或鞘膜增厚,从而使静脉受压,管腔狭窄,血流的速度以及性状发生改变,继而引发血管内皮肿胀、坏死和出血,诱发阻塞。国外的研究认为,视网膜动静脉鞘膜切开的直接结果是恢复了视网膜血液灌注,使视网膜内出血、水肿明显减轻,并改善了毛细血管的灌注。Osterloh MD等[31]报道了用视网膜动静脉鞘膜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成功病例。该患者行视网膜动静脉鞘膜切开术后视力由术前的0.1提高到术后的0.5。MesterU等对43例患者进行了视网膜动静脉切开术,以25例未接受治疗患者进行对照。术前两组均进行10 d的血液稀释治疗,接受手术患者中有16例接受黄斑区和动静脉交叉区的视网膜内界膜分离。对所有病例进行眼科检查,眼底荧光造影和眼底照相后发现,外科治疗的病人视力均有提高,荧光造影揭示毛细血管再灌注,功能性检查发现动静脉受压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转,更进一步的发现切除了视网膜外界膜的病人功能恢复更为显著,Mandelcorn MS也证实了这一点。
(实习编辑:李亮花)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美尔目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北京爱仁眼科 眼科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