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防婴幼烧伤家长要留心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故,80%是在家庭中发生的,其中50%以上是儿童。常见造成烧伤的物品有电力、火、蒸汽、汽油、煤气、开水、炸药、沸汤、化学物品以及放射线等。3岁以下儿童的烧伤多为烫伤所致。儿童皮肤娇嫩,同样的热力在宝宝身上造成的损害远比成人严重。如果儿童的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10%,就会发生休克。(估计体表面积的方法:一个手掌约占1%,一只胳膊或一条腿约占9%)。

  因此,做好预防是每个家庭、家长的一项首要任务。

  【症状】

  烧伤的严重程度一般与烧伤的面积和深度有密切关系,目前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来判定烧伤程度以估计其预后效果。

  Ⅰ度(红斑性):局部出现红斑及轻度水肿,无水疱,干燥,无感染。但皮肤有烧灼样疼痛,—般2-3日内症状消退,3-5日痊愈,脱屑,不留瘢痕。

  Ⅱ度(水疤性):可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

  浅Ⅱ度:有较大水疱、水肿,有剧痛,皮肤感觉过敏,如无并发感染,2周左右愈合,不留瘢痕,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深Ⅱ度:水疤较小,水肿明显,有疼痛,皮肤感觉较迟钝。—般3-4周痊愈。可能会留瘢痕。

  Ⅲ度(焦痂性):皮肤苍白或焦黄炭化,干燥,呈皮革样,皮肤疼痛轻,感觉迟钝。一般3-4周焦痂脱落,创面愈合较慢,多数需要植皮,愈合后可有瘢痕或畸形。

  【应对措施】

  根据严重程度分为1度、2度、3度烧伤。1度烧伤局部皮肤发红、刺痛,一般3-4天可自愈,不留疤痕。2度烧伤有水泡、水肿或局部变白,易发生感染,一般3-4周愈合,愈合后留有疤痕;3度烧伤最严重,易感染,愈合慢,疤痕挛缩严重。

  急救:

  烧伤后首先要做的是降温散热。用水冷却烧伤部位10分钟以上,越早越好。不要涂抹无效的东西。不要用酱油、牙膏、肥皂等涂抹伤口,这样非但没有效果,还会带来感染。轻度的烧伤可以涂一点干净的植物油,对于面积较大、较严重的烧伤,局部降温冷却后,用干净的布覆盖伤口,尽早去医院治疗。

  【预防】

  热粥、热水、热的炊具及其它容易引起烧伤、烫伤的东西不要放到宝宝能摸到的地方。

  教育宝宝不要玩火、热的东西是危险的。炉旁要有围拦。

  倒开水、端热饭、热锅的时候要提防宝宝突然跑过来。

  给宝宝洗澡时,要先调好温度,再把宝宝放进浴盆,以免烫伤。

  不要单独把孩子放在家里,如果家长不得已必须外出时,请尽量安排他人在家照看孩子。

  家长因事外出时,不要在家里留下任何火种,并检查各类电源的安全性。

  大人不在的时候,不要在火上开水和熬汤。

  家庭使用电炉、电取暖器时,要安装防护罩。

  使用电热毯取暖时,热后要关掉开关,以防家里失火。

  教育孩子不要去动电插头,手不要触及簧片,以免触电烧伤

  【易发年龄】

  1~3岁是烧伤发生的高峰年龄。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8-09-15 08:53:00浏览4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1岁宝宝从床上摔下来,会颅内出血吗
通常情况下,1岁宝宝从床上摔下来是否会颅内出血,需要根据摔伤的程度进行判断。如果摔伤程度较重,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的情况。但如果摔伤程度较轻,可能不会出现颅内出血的情况。 1岁宝宝的头部虽然还比较柔软,但头颈部的自然弧度已经形成,而且脑的表面积相对较大。如果从床上摔下来后,没有发生肢体着地,只是轻微的头颈部碰撞,一般不会导致颅内出血的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安抚宝宝的情绪,避免宝宝哭闹,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情况等,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但如果宝宝从床上摔下后,出现局部肿胀、淤血、畸形等症状,则可能会导致宝宝的头颈部受到严重的外力冲击,容易引起头部的头皮血肿和颅内出血等情况。建议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者急诊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头颅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检查等,来明确是否存在颅内出血的情况。如果存在颅内出血的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钻孔引流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照看宝宝,避免宝宝独处,以免发生意外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宝宝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囟门有点鼓怎么回事,怎么办
若宝宝从床边掉下后出现囟门有轻微隆起的情况,可能是由于颅内出血、颅内肿物、硬膜下血肿、脑组织受压、颅内积气等原因导致。此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并进行CT等检查明确诊断。1.颅内出血:如果存在外伤性因素引起颅内出血的情况,则可能会导致颅内压增高,从而表现为囟门异常凸出的症状。对此需要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同时还需要应用氨基己酸片预防再出血等情况发生。2.颅内肿物:如颅咽管瘤等,此类肿瘤可逐渐增大并压迫周围组织和结构,进而使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针对该情况可以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但术后容易复发,因此可能还需配合放疗或者化疗等方法辅助治疗。3.硬膜下血肿:通常与头部受到撞击有关,而血液在硬膜下聚集则会导致颅内压力升高,从而引起上述现象。对于轻度的硬膜下血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已经形成严重的硬膜下血肿,则需通过开颅清除血肿术等方式进行治疗。4.脑组织受压:当宝宝跌落较重时,可能导致脑组织受压,继而影响大脑正常功能运行,使其处于异常状态,从而引发此现象。此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还可采用去骨瓣减压术等措施治疗。5.颅内积气:若宝宝受伤后空气进入蛛网膜下腔,则称为交通性颅内气肿。而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会影响正常血液循环,严重者还会诱发休克的情况发生。对此应考虑给予钻颅排气及穿刺引流术等方式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加强对宝宝的看护,避免其再次摔倒。另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13个月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头先落地怎么回事,怎么办
13个月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头先落地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头皮血肿、脑震荡、脑出血、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1、头皮血肿如果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头先着地,可能会导致头皮血肿,主要是由于宝宝的头部比较脆弱,受到外力的撞击后,可能会导致头皮血肿。如果血肿较小,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进行冷敷,能够促进血管收缩,缓解血肿的情况。如果血肿较大,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2、脑震荡宝宝摔到头可能会导致脑震荡,主要是由于宝宝的头部受到外力的撞击后,可能会导致脑部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宝宝症状比较轻,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会逐渐缓解。如果宝宝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3、脑出血上述情况可能会导致脑出血,主要是由于宝宝的头部受到外力的撞击后,可能会导致脑部血管破裂,从而出现脑出血的情况。如果出血量较小,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血量较大,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4、脑挫裂伤脑挫裂伤主要是由于头部受到外力的撞击后,导致脑组织发生损伤,从而引起脑挫裂伤的情况。如果宝宝出现脑挫裂伤的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露醇、螺内酯等药物进行降颅压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5、颅骨骨折如果宝宝不小心摔下来,可能会导致颅骨骨折,主要是由于宝宝的头部比较脆弱,受到外力的撞击后,可能会导致头部骨骼出现裂缝,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如果宝宝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宝宝的安全,避免宝宝从高处掉落。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八个月的宝宝从床上摔下来额头肿了
八个月的宝宝从床上摔下来额头肿了,可能是皮下血肿、皮肤损伤、颅脑损伤、脑出血、颅骨骨折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明确原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皮下血肿 如果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导致额头部位受到外力的撞击,可能会导致皮下血肿,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家长可以使用冰袋冷敷宝宝的额头,能够促进血管收缩,有利于改善症状。 2、皮肤损伤 如果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可能会导致额头部位的皮肤受到损伤,会出现感染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家长可以遵医嘱使用碘伏给宝宝进行消毒。 3、颅脑损伤 如果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导致额头部位受到严重的撞击,可能会引起颅脑损伤,从而出现局部红肿、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颅脑CT检查、颅脑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明确诊断。如果出现了颅内出血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 4、脑出血 如果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也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通过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适当给宝宝喝水,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5、颅骨骨折 如果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导致颅骨骨折,可能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并通过颅骨成形术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宝宝的安全,避免宝宝从床上摔下来的情况。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