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午,我们呼吸组收了一个新病人。住院证上写着“腹痛待查”。看到门诊教授又收了一个“质量高”的病人,其他组的大夫笑着对我说:“哈哈,刘大夫,你们组快成了腹痛专科了,这次诊断又要费劲了吧!”
说来邪门,最近我们组老收类似的病人,这已经是这个月我们组接诊的第三个“腹痛待查”的病人了。其中一个腹痛的孩子最初诊断不清,做了很多检查,绕了好多弯路,还进行了全科讨论,最后才发现毛病在脑子。诊断腹痛待查的过程,真是让我们长了不少经验。
我在呼吸组,但是,我们并不只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三甲医院,什么样的患者都要收治。我们常把疑难病人称为“质量高”的病人,这样的病人诊断清了,对每个大夫来说,都是一种提高。医生这个职业,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
腹痛是小孩子常见的一种症状,但是病因复杂,病情轻重不一,每个腹痛的孩子,病因几乎不同,要找见病因,有时候真感觉是在走迷宫,那个出口好难找,好多时候好象全凭感觉,这感觉对大夫来说应该是临床经验。这个孩子又会是什么原因呢?
我和本组的进修大夫一起来到病房开始检查病人。看着孩子的穿着,就知道这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小女孩只有7岁,平素营养状况并不好,加上害病一周没有吃饭,更加的消瘦和憔悴。孩子的父亲告诉我们孩子肚子疼痛没有规律性,大都是隐隐作痛,当地怀疑是蛔虫,吃了打虫药也没用,后来孩子食欲越来越差,什么也不想吃,于是就靠打吊针维持着,已经在当地治疗了一周,花了一千多块钱了,还没有诊断出来是什么原因,所以才来我们这个大医院看看。孩子的父亲唯唯诺诺的说道:“我们农村人不富裕,刚才来时只随身带了1千块,住院处一开始不收,后来你们科教授签了字,才暂时收进来。”我知道他是希望我们尽量早点给他孩子把病情诊断出来,少花些钱。
问完病史,我们开始对孩子进行查体,进修李大夫说他好象在孩子腹部摸到一个肿块,我赶忙检查孩子的腹部,果然在孩子的脐周靠左有个鸽子蛋大小的肿块,但是触诊不是很满意。我说了一句:“会不会是粪块?”李大夫说道:“如果是粪块的话,应该靠近肚脐偏右一些。”我问了一下孩子大便情况,家长说已经一周没有大便了,家长嘟囔了一句,他孩子一周没吃饭了,哪里来的大便。
回到病房,我和李大夫商量病情,他建议还是要按照“腹痛待查”常规详细做一些检查,他考虑说孩子那么瘦,或许是结核或肿瘤。我说,还是从那个有疑问的肿块查起吧。为了看到那个肿块是什么,我带孩子去了B超室,结果什么也没有检查到。好是奇怪,回到病房,我们再摸那个肿块,不见了。
李大夫说,给孩子先把吊针打上,开一些常规检查,等第二天早晨抽了血,再等教授指示。我觉得那个“肿块”还是要排除一下是不是粪块。我建议他开一只开塞露,看到李大夫有些无所谓的态度,也不下医嘱,我猜,他可能认为没有必要。
我平时见过好多孩子,说没有吃饭,其实人体里是有一些食物残渣,总能拉出来一些东西,这个小孩真的没有食物残渣?还是因为大便时间长了,大便秘结,所以没有出来。我忽然在这件事情上 较真儿起来。我让护士用石蜡油再灌一下肠看看。这时,我看到李大夫斜着眼漏出不屑的样子,考虑到人家是来学习的,年龄也比我大,我没有说话,只是自己拿过来病历亲自下了医嘱。
这时李大夫在旁边嘟囔了一句:“肯定没有,人家都说了小孩子一周没有吃饭。”我回答道:“鉴别一下诊断也没有错呀?”可是灌完等了好久,小孩还是没有拉出大便。我感觉脸有些红,也许真是自己经验太少,想的太简单了;也许真是多此一举了。很快到了下班时间,小孩子还是没有拉出大便,我心情纠结的离开了医院。
第二天早上,我来到病房,李大夫看见我,竟然面带笑容:“刘大夫,看来昨天你的思路是对了,你走后不久,那个小孩拉出了大便,有半盆子多,都是秘结的粪块,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呢。小孩肚子也不疼了,看来是秘结的大便惹的祸。”。
交班会上大家说起这个小孩的事情,都哈哈笑起来。主任说:“给刘大夫记一功,最短时间内诊断出疑难疾病的病因,年轻大夫虽然经验不多,有时也是好事,许多病也不能一开始就往少见病去想。”李大夫这时不好意思的补充了一句,“平时见得疾病太复杂了,竟然不敢相信还有这么简单的病因呀,昨天我还认为刘大夫下的医嘱多余呢。”这时另一个教授开玩笑说了一句:“陕西农村有句俗语:'头疼鬼捏,肚疼屎憋.'看来后半句还是有点道理啊”,“刘大夫用几块钱就治好了小孩的病,病人家属一定激动死了......"医生值班室里传来阵阵笑声。
我也忍不住笑起来,我可真是瞎猫逮了个死耗子,不管怎样,逮着老鼠就是好猫,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