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小儿外科

新生宝宝“罗圈腿”莫担心

举报/反馈
2011-05-28 00:00:00网易女人

  新生宝宝的小腿胖乎乎的像藕节,讨人喜爱。可是仔细看看,这小腿有弯儿,不直。可能您马上会想到:要不要捆腿呢,以往很多宝宝出生,妈妈都要给新生宝宝捆腿,担心宝宝长大后会成“O”型腿。其实,不必担心。小婴儿的小腿呈“O”型,是生理性弯曲,宝宝长大后出现的“O”型腿,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叫佝偻病。与新生宝宝现在的“O”型腿完全不同。

  绑腿民俗不可取

  我国有一个民间习俗,孩子一出生,习惯用布或小被子把婴儿身体捆得直直的,并且捆得非常结实,认为这样能预防小儿长大后成为“罗圈腿”。其实,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 “罗圈腿”在医学上称 为“O”型腿,多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造成,常见于佝偻病及其后遗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这种习惯的做法,不仅妨碍了婴儿的活动,包裹太紧也影响皮肤热,汗液及粪便的污染容易引起皮肤感染,严重的时候,还可以造成髋关节脱位,所以这种方法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提倡婴儿尽早穿上小衣裤,让四肢处于自然放松的体位,任其自由活动。为了避免“罗圈腿”的发生,可尽早让婴儿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剂,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所以说,婴儿不裹下肢不会长成“罗圈腿”。

  生理性弯曲会随着宝宝的发育逐渐消失。

  那用不用补钙呢?吃母乳的宝宝,钙是够的:人工喂养的宝宝,满月以后每天添加1~2滴浓缩鱼肝油。利用其中的维生素D帮助乳类中的钙吸收也就了。

  至于捆腿,早就过时了,理由很充分。新生儿四肢呈屈曲状,是胎内姿势的延续,不必去强行矫正:如果非要把小胳膊、小腿拉直了,再用襁褓裹紧,打成“蜡烛包”。那就让宝宝受委屈啦。想想也是,在胎内还能自由地伸伸胳膊、踢踢腿,怎么出生后却受此待遇呢?如果从早期开发智力的角度来看,被捆以后,位于肌肉、关节里的本体感受器受不到应有的刺激,小孩的智商会减分。

  让小宝宝穿上舒适的连衣衫裤或睡袋式的衣服,自由地挥拳、踢腿,既健身又益智,更开心。

  宝宝“O”型腿佝偻病所致

  所谓不正常,即婴儿患有严重的佝偻病,由于缺钙而使骨质疏松、软化,当小儿站立或行走后,下肢不能负重,出现小腿弯曲,这就是我们所谓的“O”型腿及“X”型腿。“O”型腿的小儿,其两腿的弯曲程度比正常现象的弯曲要严重。检查时将两踝关节并拢,两膝关节往往分开不能并拢,两膝之间的空隙超过3cm。“X”型腿两膝关节并拢而踝关节不能并拢,两踝之间距离在3cm以上。X线上不仅仅小腿骨弯曲,还有其他佝偻病的特征表现

  应该说,婴儿小腿弯曲绝大多数属于正常现象,而因佝偻病所致的小腿弯曲终究是少数。

  形成罗圈腿一般有两种原因:

  一是幼儿时患佝偻病;形形色色的佝偻病骨骼变形 小儿佝偻病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一方面是小肠吸收钙不足和肾脏排出钙磷增加,造成体内钙磷不足;另一方面是新骨生成障碍,不能钙化和已长成的骨骼钙。

  二是骨骼生长发育阶段受特殊的生活习惯影响。佝偻病一般是由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在肠内吸收减少,钙、磷减少,一方面机体在甲状旁腺调节下使已长成的旧骨脱钙(旧骨硬度降低),以弥补血中钙、磷不足;另一方面新骨由于缺钙而使骨质钙化不足而质地松软,肌肉关节松弛,直立行走时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变形。

  一般1岁以上儿童两足跟并拢,两膝关节距离在3厘米以下为轻度,3厘米以上为重度。幼儿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生长钙化的。当青少年和幼儿由于一些特殊习惯,骨骼受某种方向的肌肉拉力,长期持续作用就会使骨骼变形。例如双腿长期持续夹持物品,像骑马等活动,也会形成罗圈腿。要预防罗圈腿,从幼儿时就应注意预防佝偻病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责任编辑:王慧明 实习编辑:谭勇)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