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儿童突然变胖易导致扁平足

  宝宝的小脚粉粉嫩嫩、胖胖乎乎,十分可爱。不过,宝宝的脚底看上去却是平平的,难道是扁平足?根据香港的相关调查,有近七成家长对脚跟外翻及扁平足的认识不足,只有三成半的家长会带子女做定期足部健康检查。根据深圳市残联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多年的足部矫形统计,就诊患者中有八成为扁平足,有六成多患者年龄小于6岁,大多数家长也对该病一知半解。

  “扁平足可致脚部膝部腰部容易产生疼痛或疲劳,发病时痛苦不堪,家长们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以便帮助孩子及早防治。”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足部矫形研究室程军福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儿童突然变胖易导致扁平足。

  扁平足形成的因素有很多

  “在临床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家长,听到孩子是扁平足时就特别紧张,到处寻医问药,了不少精力和金钱,可因病急乱求医延误病情;但也有一些家长听说孩子是扁平足却不以为然,通常会说孩子爷爷奶奶、什么亲戚朋友都是扁平足,也没什么啊!这两种心理都不可取,希望各位能听取专业意见,实事求是、采用最佳的方案。”对扁平足治疗研究多年的程军福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相关知识。

  什么是扁平足呢?脚的功能非常复杂,既要在站立和走路时为身体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也要在跑跳时提供很好的灵活性。脚的结构也很复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结构就是内侧纵足弓,它是位于脚底内侧的弓形结构(下文简称“足弓”),由很多骨头、韧带、肌肉维持。起到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保护全身关节肌肉的功能。由于发育不良或受损,导致足弓消失或降低,就会形成扁平足。

  扁平足在走或跑步时,对于地面的反作用力,法达到很好的吸收效果,也会失去正常的稳定性,容易引起脚部及腿部肌肉、韧带的过分拉扯及非正常的收缩,经常会出现脚、踝、小腿及膝盖的疼痛或疲劳感。

  扁平足可以按严重程度分为三级:轻度:足弓降低;中度:足弓消失;重度:足弓消失,并且脚内侧中部骨头突出。

  体重超重者、孕妇和护士、教师、店员等久站的人,均是扁平足的高发人群。引起扁平足的原因很多,有些是生理性的、有些是伤病引起的,有些是先天的、也有些是后天的。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因素、先天性脚部骨骼畸形(先天性垂直距骨等)、脚踝部外伤或慢性劳损、脚或腿部肌肉神经功能异常(脑瘫后遗症、跟腱过紧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足弓塌陷或消失(关节炎、糖尿病足佝偻病等)、下肢生物力学异常改变(X形腿)、体重急速增加(孕妇、生长期儿童等)、儿童过早站立或走路等等。程军福提醒:有以上问题,请记得不要忽略脚部问题的检查及治疗。

  穿软底鞋反而会加重症状

  大部分扁平足一辈子可能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据香港相关机构调查,只有0.5%的扁平足才会产生明显的症状,这些症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下肢对线异常:后跟外翻、膝外翻(X形腿)、大拇指外翻(大脚骨)、舟骨下陷、骨盆倾斜等。还会出现各种疼痛,如足踝部疼痛及肿胀胫骨前区疼痛、前膝痛、髌骨外侧痛、腰痛、下背痛等。记者在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足部矫形研究室遇到一位患者,他这样说:“有一次,我兴冲冲去郊游,走到半山腰脚部痛得钻心,站都站不稳,只能望山兴叹。最后只好让同伴轮流背着走,给大家添麻烦,我的心情难受极了,以前工作没时间,现在退休了想到处走走,可是这脚却不能走远路。”

  据足部矫形研究室调查,意识到自己患上扁平足后,不少人容易走进一些误区:

  很多人都以为扁平足的治疗是为了重塑足弓,其实扁平足的治疗还有更重要的内容就是调整脚部及下肢生物力学及控制,减缓由扁平足引起的脚、膝、腰部疼痛、疲劳等症状。扁平足是一种脚部的生物力学异常,但由于足部需要反复长期地支持体重、进行活动,这种生物力学异常很容易引起踝、膝及腰背部关节及肌肉的疼痛及不适。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制订治疗目标。

  足部矫形在内地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各种产品、治疗方法令人目不暇接。尤其在网络上更是众说纷纭。有些人用了一些产品或方法感觉很好,而有些人却觉得没有用处甚至比以前更糟糕了。其实,足部问题很复杂,就扁平足而言,它可以引起很多踝、膝、腰背部问题,也可以由很多踝、膝部问题或其他疾病而引起,因此在选择一种产品或治疗方法之前一定要分清来龙去脉,找到问题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很多人如果有足部不适就会选择鞋底很软的鞋,但常常会发现刚开始换上时还挺舒服的,最后却越穿越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足部问题大多与足部受力有关,而软的鞋子只能提供好的缓冲,让您刚开始觉得挺舒服,但是软的鞋子却不能改变足部的受力分布,而且软的鞋子容易变形,反倒可能加重足部受力的不平衡,加重症状。科学的做法是如果您有足部不适应该选择鞋底、鞋帮较硬的鞋子为足部提供足够的支撑与保护,如果觉得太硬不舒服可以加配软垫或定制矫形鞋垫。

2011-04-08 00:00:00浏览9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治好吗
多囊卵巢综合征通常有治好的可能,但治疗存在一定难度。虽然有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手术及生活方式调整,能改善症状,恢复生殖和代谢功能,但因病因不明,涉及多系统,部分患者难完全治愈或易复发。通常情况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愈率相对较高。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殖功能和代谢水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口服避孕药、促排卵药物、降糖药物等,以调节激素水平、促进排卵和改善代谢功能。手术治疗方面,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或卵巢楔形切除术等手术,以恢复卵巢功能。然而,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涉及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因此治疗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患者可能经过多种治疗仍然无法完全治愈,或者治愈后出现复发的情况。此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长期坚持,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缺乏耐心和信心,或者未能遵医嘱进行治疗,也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建议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卵泡发育情况,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同时,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六项检查,了解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此外,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吸烟、酗酒等,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习惯。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治好吗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能被完全治愈。其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问题。虽然目前医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症状,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系统的异常,想要彻底根治极为困难。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家族中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女性,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环境因素如长期的高热量饮食、运动量不足、精神压力过大等,会加重内分泌和代谢紊乱。这种内分泌紊乱会引发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代谢异常,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层面,且相互影响,难以通过单一的治疗手段彻底纠正。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形态和功能会发生明显改变。卵巢内会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这些囊肿会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和排卵。同时,患者常伴有高雄激素血症,表现为多毛、痤疮等症状,长期的高雄激素状态还会对子宫内膜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此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容易引发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病理变化一旦形成,大多是不可逆的。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恢复卵巢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也难以彻底消除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患者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如奶油。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短效避孕药调节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也可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但需注意遵医嘱用药。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囊卵巢综合征怎么检查确诊出来的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诊通常涉及多方面的检查,包括临床表现评估、体格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测定等。1、临床表现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月经史、生育史、体重变化、多毛、痤疮等症状的出现情况。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规则子宫出血、多毛、痤疮、肥胖、不孕等症状,这些症状为医生提供了初步的诊断线索。2、体格检查: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观察体脂分布及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3、超声检查: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卵巢的形态和结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图像通常会显示卵巢体积增大,包膜回声增强,且一侧或双侧卵巢内直径2-9mm的小卵泡数超过12个。这一特征性表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4、激素测定: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孕酮及睾酮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LH/FSH比值升高,睾酮水平增高,甚至出现高雄激素血症。这些激素水平的异常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建议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要注意记录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等情况,观察月经是否规律,有助于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日常护理事项1、有氧运动:建议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天数,每次30分钟左右,有助于消耗热量,减轻体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抵抗。2、释放压力: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释放压力,如冥想、瑜伽、深呼吸、听音乐、旅游等。因为长期的高压力状态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可能会加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不适症状。3、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来月经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来月经可能带来子宫内膜病变、不孕、代谢紊乱等危害。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如果确诊该病症且出现月经长时间不来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与治疗。1、子宫内膜病变:正常情况下,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过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来月经时,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却无孕激素拮抗,会持续增生,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病变的发生风险。为预防此类情况,可遵医嘱采用药物调节,使用孕激素类药物如地屈孕酮、黄体酮等,促使子宫内膜转化、脱落,降低病变风险。2、不孕:月经不来意味着排卵异常或无排卵,卵子无法排出与精子结合,导致受孕困难。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遵医嘱通过药物进行促排卵治疗,如克罗米芬、来曲唑等,帮助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提高受孕概率。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3、代谢紊乱:长期不来月经通常伴随着内分泌失调,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患者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引发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同时,血脂代谢也受影响,导致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针对代谢紊乱,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血脂。如果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症状,如痤疮、多毛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为身体健康带来更多危害。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来月经的护理措施1、周期管理: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期间,记录月经周期,使用日历或应用程序跟踪,有助于识别任何异常或模式,并及时与医生沟通。2、饮食调整与体重管理: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的摄入。同时,维持健康的体重,过重或过轻都可能影响激素平衡,进而影响月经周期。3、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月经不规律。因此,采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散步,有助于减轻压力,保持情绪稳定。此外,定期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感受,也有助于心理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