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手足口病的中医诊治及预防护理

  专家:广州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 肖达民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但若合并肺炎、脑炎、心肌炎等重症并发症,则应及早发现及早送往专科医院治疗。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性、传染病性及传变规律等特点,可归属中医“时疫”和“温病”范畴。西医主要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若加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常可获满意的疗效,可以缩短疗程,减轻症状,并可以用于未患病儿童的预防用药。

  中医中药治疗可以缩短疗程,减轻症状

手足口病的中医诊治及预防护理

  由于广东地处南方,加之春夏季节湿邪为主,湿热邪气较重,湿热内蕴、心经火盛,内外交争,心经之火上蒸于口舌,脾胃湿热熏蒸于四肢,则发为疱疹。 手足口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一系列外感症状,中期表现为疱疹显现以及身热持续、烦躁口渴等里热证候,后期疾病恢复期表现为疱疹渐消、身热渐退、口唇干燥纳差等一系列阴液耗伤及脾虚证候, 因此,中医根据手足口病的发展状况分为前驱期、发疹期及恢复期进行辨证用药。

  1. 前驱期

  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咳嗽、鼻塞流涕,甚至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舌苔薄白,脉浮数,宜清凉解表,疏散风热,可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可选用: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生甘草等药。

  2 发疹期

  发疹期临床主要症状为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局部瘙痒,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夜寐不宁、尿黄赤,大便干结或便溏,舌红、苔多黄腻,脉滑数。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可分为湿热并重、湿重于热以及热重于湿3种类型,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或兼以透疹外出。

  2.1 疏散风热,托毒外出

  对于发疹初期,患者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方用金银花、连翘、栀子、防风、蝉蜕、紫草、桔梗、滑石、车前子等药。

  2.2 清热解毒除湿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因此治宜清热解毒祛湿,野菊花、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以及茯苓、薏苡仁等祛湿药常作为必用药物。

  手足口病的病理变化以湿热为主,病位在脾,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分清湿热的轻重进行治疗。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外,还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脉滑。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 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大便干甚至便秘,舌红,脉数。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

  2.3 清泄心火

  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状。因此部分临床医家主张以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多在导赤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3 恢复期

  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在后期以阴液亏少、脾虚失运为主,沙参麦冬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均可以作为恢复期调护方。

  疱疹应当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

  当患者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疼痛拒食, 除上述内治方法外,尚可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而且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可用西瓜霜合冰硼散吹敷口腔患处;对手足疱疹可用金黄散或青黛散撒布患处,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预防方法:良好的习惯 适宜的食疗

  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预防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在疾病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孩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2.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习惯。

  3.家长还应将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4.尽量避免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

  5.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

  中医药方面,家长可试用以下食疗方:

  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给宝宝吃。

  竹叶20片,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水给宝宝喝。

  建议参考使用以下中药进行预防:

  组方:金银花6g,大青叶6g,绵茵陈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

  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用法:水煎服,一日两次。

  服用时间:连续服用5~7天。

  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好发于儿童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中医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由于本病病原体是呼吸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在幼儿园内造成爆发流行,且有发生变证危及生命的可能,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手足口病的危害。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来慧丽)

2010-04-26 08:34:00浏览1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可能是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结节性红斑等导致。 1、维生素缺乏 如果患者有挑食、厌食、节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A等维生素,进而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红斑,从而可能出现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的情况。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如胡萝卜、苹果等,有利于补充维生素,从而改善症状。此外,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维生素A等药物缓解。 2、内分泌失调 长期熬夜、情绪不稳定等因素可导致患者内分泌失调,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改变,表现为皮肤红斑,同时色素沉着,皮肤呈褐色、淡褐色或者深褐色等症状,因此可能诱发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此时,患者应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还可以多参加户外运动,如跑步、爬山、游泳等,有利于排解压力,从而改善内分泌失调的情况。此外,患者也可遵医嘱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E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或者通过光化学疗法等方式缓解症状。 3、结节性红斑 感染、用药不当以及长时间日晒等,有可能会诱发结节性红斑,患者会出现红色、痛性皮下结节,一般呈双侧分布,从而可能导致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的出现。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萘普生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缓解病情。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冷敷等缓解不适。 此外,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还可能与遗传有关,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诊断,遵医嘱进行治疗。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结肠黑变病不能吃的东西
一般没有结肠黑变病不能吃的东西这种说法,但不建议结肠黑变病患者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含有酒精的食物等,以免加重不适症状。1、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一般包括辣椒、大蒜、芥末等,结肠黑变病是一种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可能与长期便秘、服用泻药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便秘、腹痛等症状。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病情加重。2、油腻食物油腻食物一般有肥肉、奶油、炸鸡等,结肠黑变病患者食用油腻食物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还可能会导致便秘,加重结肠黑变病的症状。3、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一般有咖啡、可可粉、巧克力等,结肠黑变病患者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还可能会导致便秘,从而加重病情。4、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一般有油条、炸鸡、汉堡等,结肠黑变病患者食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脂肪堆积,从而导致病情加重。5、含有酒精的食物含有酒精的食物一般有啤酒、白酒、红酒等,结肠黑变病患者食用含有酒精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受到刺激,还可能会导致便秘,从而加重病情。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酗酒等,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神经皮肤黑变病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神经皮肤黑变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多考虑是长期接触某些刺激性物质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导致的,患者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长期接触某些刺激性物质 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长期接触一些具有光敏性的物质,如焦油、矿物油、石蜡等,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从而诱发该疾病。建议患者减少接触此类物质,同时注意皮肤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护用品。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维A酸乳膏、积雪苷霜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2、遗传因素 如果患者的家族中患有神经皮肤黑变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患者患病的风险可能会比较高。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维生素A软胶囊、维生素E软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能够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光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3、紫外线照射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防晒工作,长期受到紫外线照射,可能会使黑色素发生沉着,从而诱发该疾病。建议患者在外出时注意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长期受到紫外线照射。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氢醌乳膏、壬二酸乳膏等药物改善症状。 4、内分泌失调 如果患者长期熬夜或者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从而诱发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同时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5、接触性皮炎 如果患者皮肤不小心接触到外界过敏原,可能会诱发接触性皮炎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红斑、丘疹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皮肤瘙痒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 在患病期间,家属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关怀和照顾。如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