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

  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佝偻病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故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一般只要注射1~2次即可,具体的剂量应由医师决定。较轻的病例可口服维生素D,在注射维生素D时,可口服葡萄糖酸钙。除药物治疗外,最重要的是合理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每天到户外活动。另外,应注意衣服宽松,不要让小儿过早、过久地坐与立,但可训练其俯卧、抬头、展胸与爬行等动作。

  佝偻病的预防

  佝偻病的预防关键是抓早、抓小。从孕妇怀孕的中期,即应开始服用维生素D,小儿满月后,即开始户外活动,从每日15分钟,逐渐增加至2小时以上;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自小儿生后半月至2岁,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早产、双胞胎、低体重儿、生长发育过快、慢性腹泻或患肝胆疾病的小儿,可在冬春季节肌内注射维生素D3 30万国际单位。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的耐受量和中毒量,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不要常规地、过量地给孩子服用鱼肝油和钙片,以防中毒。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2-21 08:27:00浏览5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美真主治医师
西安市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佝偻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儿童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有维生素D缺乏、钙质吸收障碍、生长速度快以及遗传因素,预防措施包括合理喂养、增加日照、补充维生素D、定期体检和注意孕期保健。一、发病原因1.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是促进肠道钙、磷吸收和骨骼矿化的重要物质。当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时,会导致血钙降低,从而影响骨骼发育。如果户外活动时间少或者居住环境阴暗,就会导致日光照射不足,从而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一些儿童可能因为饮食习惯不良而摄入不足的维生素D和钙质。2.钙质吸收障碍:某些胃肠道疾病、肝胆慢性疾病如慢性腹泻、胰腺炎、先天性胆道闭锁或狭窄等,均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利用。此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影响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3.生长速度快:骨骼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成正比。早产儿或双胎婴幼儿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较足月儿快,易发生佝偻病。4.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存在佝偻病患者,则子女患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二、预防措施1.合理喂养:母乳喂养是预防佝偻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母乳中含有适量的维生素D和钙。对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应选择添加了维生素D的配方奶。在满四个月后,应及时添加辅食,如蛋黄、肝脏等富含维生素D和铁的食物。2.增加日照: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让儿童接受到足够的紫外线照射,从而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晒太阳时,应尽量避免隔着玻璃,因为紫外线无法穿透玻璃。3.补充维生素D: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一般来说,儿童每天的维生素D生理需要量为400-600单位,如能保证供给这一剂量,多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4.定期体检:定期带儿童到医院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和X线检查,以评估钙质水平和骨骼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5.注意孕期保健:母亲在孕期里应加强营养,多补充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同时,母亲也应注意适当晒太阳,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滴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总之,佝偻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预防措施也很重要。若出现相关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陈慧敏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佝偻病活动期四肢的改变有哪些
佝偻病活动期患者可出现一系列骨骼和肌肉系统症状,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膝内翻、X型腿以及手镯样表现、肌肉软弱无力、生长痛等。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1.膝内翻 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所致。初期表现为双下肢紧绷感,并有明显的夜间睡眠障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腿部肌肉痉挛,伴有腿部疼痛不适等症状。患者可通过按摩缓解以上不适症状,通常由专业的康复医生进行,手法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被动运动可以包括关节屈伸、旋转等动作,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 2.膝外翻 膝内翻早期主要为膝部明显向外弯曲,且膝关节不能并拢,与膝内翻不同。随着年龄增长,后期则可能逐渐变为V字形腿,即两腿间呈现一定缝隙,但不呈O型状态。该种情况可以使用矫形支具进行矫正。矫形支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佩戴时间和矫正效果需要定期复查评估。 3.手镯样表现 指腕部骨骼变细,甚至变形,类似戴着手镯的状态。这是由于佝偻病活动期患者体内钙质大量流失,而骨组织本身又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所以就会出现上述异常现象。患者可适当增加钙元素及维生素D含量较丰富的食物摄入量,如牛奶、鸡蛋、虾皮等,有利于促进身体恢复。 4.肌肉软弱无力 由于体内钙离子不足,可能导致肌肉兴奋性降低和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从而出现全身乏力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不能站立或者无法行走的情况。补充钙剂是治疗缺钙的有效手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来补钙。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成人一次1-2支,一日3次。儿童一次1支,一日2次。 5.生长痛 由于低钙血症引起的周期性疼痛,表现为下肢游走性疼痛,多见于夜间,可伴有哭闹不安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热敷缓解疼痛。可将干净的毛巾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拧干后放在患处热敷,缓解局部疼痛。 建议定期监测血钙和血磷水平,以及维生素D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或寻找其他原因。
任守臣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引起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
小儿佝偻病主要是由于日照不足、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吸收不良、钙磷比例失调、胰腺炎等引起的。 1、日照不足 自然光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大气污染等原因,均可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引起佝偻病。建议多晒太阳,多运动等。 2、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病因,首先是母亲在妊娠期间,特别是在妊娠后期维生素D的营养不足,或者是母亲患有严重的疾病等。缺乏维生素D会出现低钾血症、佝偻病以及骨骼异常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或注射维生素D的方式进行补充,药物治疗的好处在于见效快,能够及时控制病情。也可以通过适当服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肝脏、鱼肉、蛋黄等食物,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进行治疗。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不宜久坐久站,需要适当的户外运动。 3、维生素D吸收不良 如果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异常,存在胃溃疡、胃炎等疾病,可能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从而引起小儿佝偻病。建议家长及时带此类患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钙磷比例失调 如果小儿的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食用含磷量较高的食物,如瘦肉、牛肉等,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钙磷比例失调,从而引起小儿佝偻病。建议家长调整小儿的饮食结构,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量较高的食物。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胰腺炎 胰腺炎主要是胰腺导管排出胰液障碍和自身胰腺组织损伤等引起。胰腺炎患者一般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同时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利用,引起佝偻病。胰腺炎通过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达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等目的。如果是胆管梗阻引起的胆源性胰腺炎,有可能还需要内镜下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患儿的饮食健康,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西红柿等。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还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