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什么是小儿蛲虫病?

  蛲虫病是指肠道被蛲虫感染,临床特征为肛周瘙痒。蛲虫病是热带地区小儿最常见的寄生虫侵染,一般儿童的感染率至少为20%,被教养所收容儿童的感染率高达100%。

  发病机制

  传染通常是由于手指将虫卵从肛门周围污染到衣服,床单,家具,地毯,玩具等物品上,而后其他人接触这些污染物,将虫卵带入口腔被吞咽。空气尘埃中的虫卵可被吸入然后被吞咽。也可通过手指将虫卵从肛周直接带入口腔而发生重复感染(自身感染)。

  蛲虫在小肠下段经过2~6周发育成熟。雌虫常于夜间移行至肛门周围,将虫卵产至皮肤皱褶处,雌虫移行和虫卵附着的粘性胶状物质能引起瘙痒。污染物中的虫卵在室温下存活可长达3周,虫卵被迅速孵化成幼虫,移行至直肠和小肠下段,即为逆行感染。

  症状和体征

  大多数蛲虫感染者无任何临床表现:有些病人有肛门周围瘙痒以及由于长期瘙痒引起的抓伤。女孩因蛲虫刺激而患阴道炎。蛲虫感染尚可引起腹痛失眠,惊厥及许多其他症状,但其相关机制尚不明了。蛲虫阻塞阑尾管腔会引起阑尾炎,但也有可能是正好与其他寄生虫凑在一起。

  诊断

  根据小儿夜间入睡1~2小时后,在肛门周围发现雌虫长约10mm(雄虫长约3mm)或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虫卵即可作出诊断。虫卵50X30μg,类圆形外有薄壳含有向上卷曲的幼虫。检查虫卵的方法是:在清晨小儿未起床之前,用压舌板将透明胶纸粘压在肛门周围皮肤皱褶处,然后将胶纸揭下,将粘面贴在载玻片上,在纸面与玻片之间滴一滴甲苯,这样即可溶解胶质及除去阻碍虫卵鉴定的气泡。若要排除蛲虫感染,需将这样的手续在5个连续的早晨反复进行。

  治疗

  由于蛲虫病的临床表现相对较轻,感染率高,而且可能重复感染,故常常无明确的治疗指征。多数父母在得知孩子患蛲虫感染时甚为震惊。即使他们的孩子已多次受到蛲虫感染,仍积极寻求治疗。甲苯哒唑100mg,一次口服,对90%病例有效。双羟萘酸噻嘧啶11mg/kg(最大量为1g),一次口服,2周后重复一次,在90%的病儿能彻底消灭蛲虫。由于治疗后一周虫卵仍可粘附在肛门周围,在治疗前污染的物品上虫卵可存活达3周,因此有可能会再感染。另外,家庭中往往多名成员同时受传染,因而仅治疗一个成员是无效的。勤洗手和保持室内卫生对控制和治疗蛲虫感染作用不大。

  肛门周围局部使用石炭酸软膏和其他止痒霜或油膏,每日2~3次,可有止痒作用。

  当家庭中再次发生感染时,按下列方案处理,可能彻底消灭蛲虫:(1)每个家庭成员给予双羟萘酸噻嘧啶治疗;(2)全家外出3周,在此期间最好每晚换个地方住宿,但要注意不要传给他人;(3)在2周末所有家庭成员再服一次双羟萘酸噻嘧啶片,尽管这种方法很有效,但明显的是很难付诸实践。

(实习编辑:黄秀杰)

63
2009-12-06 07:43:00浏览39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