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耳鼻喉 > 听力障碍

孩子太听话小心是听不见

举报/反馈
2012-05-31 01:38:0039健康网

  一直被街坊邻里、亲朋好友赞为“懂事、听话的好孩子”,现在却因6岁还不会开口说话,只能发出伊伊呀呀的单音,愁坏了一家人。近日,易辰(化名)跟随父母到武警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进行听力检查,发现双耳呈重度耳聋,家长无法接受孩子不会说话的现实,表示将要倾尽所有治疗孩子的耳疾。

  先天性后天性因素都可能导致听不见

  该院董玉礼教授介绍,5、6岁不会开口说话到医院检查的孩子,通常是因为听不见,无法学语继而无法张口说话。这种听力问题,除先天性因素外,部分是后天形成,如儿童鼻咽部问题,喝水、喝奶时被呛、腺样体肥大鼻窦炎导致中耳炎引起听力下降等;另外,极少数地区家长因对药物毒性了解不足,误给孩子用耳毒性药物导致耳聋。疾病的治疗需要检查明确病因后,才能对应治疗,有一部分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恢复听力。

孩子太听话小心是听不见

  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

  新生儿听力是否正常,可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耳聋进而早干预,新生儿听力筛查对预防和早期诊断小儿先天性非遗传性聋很重要;对于2岁以下的幼儿,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家长在给孩子服用药物时,需认真阅读说明书,若是耳毒性药物,应尽量避免;必须用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而不能执意让患儿服用;家长发现孩子耳聋通常在孩子出生后学语期,也就是1-3岁间,家长观察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行为、言语、表达能力的区别后,发现小儿耳聋。据了解,家长发现孩子耳聋,也是因为孩子反应迟钝、听语木然、开口咿呀不成句。

  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听障患儿的早期干预

  易辰父亲表示,孩子从小都很听话。很少哭闹,知道父母忙的时候,会静静坐一边独自玩帅。一家人都很健康,没有聋哑的情况,儿子怎么会耳聋,不会说话呢?

  “稍等片刻,待检查结果出来,看有什么方式可治疗。”董玉礼教授安慰道,“有的家长在知道孩子耳聋的情况后,情绪很激动,孩子虽然听不见,但是眼睛看得清,家长的情绪影响孩子对自己病情的认识,导致孩子一见到穿白大褂的情绪就异常激动,大哭大闹,不愿意配合检查。这样无益于治疗,一方面家长对耳聋缺乏正确认识,将消极的情绪带给孩子;另一方面,面子问题,觉得有个耳聋的孩子是件不光彩的事情,对孩子耳聋问题回避,家长回避,孩子懵懂,邻里误传……以讹传讹,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孩子。”

  董玉礼教授建议,家长放下心理负担,正视孩子残障问题,用积极的心态感染患儿,摆脱恐慌和被动的羁绊,对患儿实施早期干预,成为聋儿康的强劲力量。

  从检查结果看,易辰属于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聋儿,可通过配戴助听器补偿听力,通过康复训练获得、听力言语康复。“耳聋其实不是什么不治之症,没有想象中恐怖,耳聋的性质不同,有的可逆转,有的不可逆转。如传导性耳聋可以通过手术改善甚至恢复听力,若因各种条件不能接受手术或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配戴助听器;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配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听觉和言语训练来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的听力;混合性聋患者针对不同病因及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董玉礼教授介绍。

  当发现孩子已过学语期,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流畅时,要做到“三早”——早发现、早矫治、早教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慧明 通讯员:张晨曦)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