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药品资讯

沙坦类降压药的区别

举报/反馈
2023-11-28 02:25:0239健康网

沙坦类降压药通过药物类型、化学结构特点、代谢途径、半衰期以及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等区别方法来区分。

1.药物类型

从药物类型来看,沙坦类降压药可分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直接肾素抑制剂。前者通过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而后者则直接竞争性地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肾素。

2.化学结构特点

化学结构特点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分子中通常含有苯并咪唑或喹唑啉等结构;而直接肾素抑制剂则具有特定的骨架,如非肽类的阿利吉仑、或肽类的雷米普利。

3.代谢途径

代谢途径方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经过肝脏代谢,其中厄贝沙坦、氯沙坦主要由CYP2C9代谢,而坎地沙坦则由CYP3A4代谢;而直接肾素抑制剂大多也经由肝酶代谢,但具体机制各异。

4.半衰期

就半衰期而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半衰期相对较短,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十小时;而直接肾素抑制剂的半衰期较长,可达数十至数百小时。

5.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能需要调整剂量,以避免累积效应;而直接肾素抑制剂通常无需调整剂量,因为它们的清除不受肾功能影响。

在选择沙坦类降压药时,应考虑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