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不良反应

伤肾药物全指南

举报/反馈
2009-05-31 01:04:0039健康网社区

  近日,有关专家对上海市17家医院1200名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由药物导致的肾衰竭高达28.9%。那么具有肾毒性的药物还能不能用?为了尽可能减少肾损害,患者用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期邀请牵头该项调查的上海仁济医院专家为读者解读。

伤肾药物全指南
 
小编推荐:何谓“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药物伤肾为何难破局

  药物性肾损害,是指肾脏对治疗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因药物过量或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毒性反应。肾脏,作为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之一,除担负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以外,大多药物的排泄也是以肾脏为主要通道。

  肾脏具有浓缩尿液的功能,因此尿液中药物浓度也较血液中进一步升高,因此可直接对肾小管细胞造成毒性作用。此外,有些药物还可使肾脏血管收缩导致肾脏缺血,或者结合血液内某些蛋白质沉积于肾脏内而造成肾脏损害。

  抗生素、降压药最伤肾

  用药后发生肾脏损害除与患者体质有关外,更多的是与药物的滥用、过量、合并用药等不当因素有关。

  抗生素 很多患者常常自行服用抗生素,认为“感冒发烧吃几天头孢或青霉素就没事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抗生素不仅在使用过量、疗程过长时会造成肾脏损伤,更有不少患者是因抗生素过敏后导致了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这些患者常因皮疹、发热就诊时才发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异常等肾脏损害表现。

  临床上常用的可导致肾脏损伤的抗生素有: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先锋I号)。三、四环素。四、两性霉素。五、利福平。六、磺胺类。

  造影剂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进行X线检查(如增强CT、血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检查过程中常需使用造影剂。高渗含碘造影剂易引起肾损害,严重时甚至可致急性肾衰竭,尤其在脱水、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以及老年人中较易发生。

  非甾体类抗炎药 市场上常见的感冒药中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某些镇痛药中也有类似成分,长期、过量使用可导致慢性小管间质性病变。对于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老年人、伴有肾脏疾病的高危患者,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此类药物。

  降压药 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很多患者长期服药,且随患病时间延长,常常需要多种降压药联合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洛汀新、蒙诺以及科素亚、代文等,是临床常见的降压药。应用这些药物时要注意其对肾脏的影响,ACEI/ARB通过扩张肾脏血管来降低血压,但对肾脏血流量不足的患者却可加重肾脏缺血,引起肾功能损害。

  在使用此类药物之前应检查肾功能,用药两周后应复查,若血肌酐升高50%,则应停药。此外,利尿剂是高血压患者初诊者或轻度高血压患者的常用药,如双氢克尿噻、呋塞米等,但过度利尿也可导致肾脏缺血、低钾血症等损害肾脏。

  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 器官移植后的患者,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免疫抑制剂,部分药物有肾脏毒性,如环孢素、甲氨喋呤及他克莫司。治疗肿瘤常用的化疗药物中具有肾毒性的有顺铂、氮芥类等。

  中药毒副作用不可小视

  中草药 许多人都认为西药有种种副作用,会伤肝伤肾,而中药是纯天然制剂,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某些中草药的肾脏毒副作用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马兜铃酸肾病”,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包括关木通、木防己、广防己、汉中防己、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青木香等,可引起慢性、进展性的肾间质损害,早期没有临床症状,很难发现。

  其他可致肾损害的中草药还有雷公藤、斑蝥、鱼胆、草乌、蜈蚣、猪胆、益母草、厚朴等,而常用的中成药有八正丸、纯阳正气丸、冠心苏合丸、大黄清胃丸、导赤丸、当归四逆丸、十香反生丸、跌打丸、济生结核丸、辛夷丸、排石冲剂,以及一些减肥药等。患者不可擅用中药治疗,不要盲目相信“土方偏方”,应在正规的中医院就诊。

  肾损害发生后有特异表现

  不同药物导致的肾损害临床表现各异,大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肾损害两大类。前者表现为迅速发生的少尿型或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少尿型患者于48小时内发生少尿甚至无尿,伴水肿、高血压;而非少尿型患者尿量正常甚至增多。肾功能恶化至一定程度则出现恶心、食欲减退等尿毒症表现。化验可发现血肌酐、尿素氮急剧升高,尿比重及渗透压下降,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尿、蛋白尿等,而超声检查肾脏大小结构多正常。

  长期持续或反复间断应用某些药物可致慢性肾损害,最早表现为夜尿增多、多尿,伴有乏力、腰酸等非特异症状。检查时往往可发现贫血、尿比重下降、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小管酸中毒以及低钾血症等,血肌酐、尿素氮可逐渐、缓慢升高,病程较长的患者肾脏逐渐缩小并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预防药物伤肾有对策

  预防药物性肾损害首先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药物滥用。患者最好不要自行购买非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不要自行加量、延长疗程,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血、尿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肾功能等。

  对原有肾功能受损者尽量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并根据其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间隔。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旦发现有肾损害应立即停用,然后根据不同药物种类及其临床表现给予相应治疗。

(实习编辑:余凤霞

更多精彩尽在药品频道!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