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心得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用药心得

补肾中成药的选用(中)

举报/反馈
2009-05-06 01:31:00《家庭用药》

  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即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肾气丸,由干地黄、山茱萸(酒炙)、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炙)等8味药组成,现代将其中的干地黄换成熟地黄,桂枝换成肉桂。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六味地黄丸见于宋代名医、儿科专家、太医丞钱乙(仲阳)的《小儿药证直诀 卷下》,由熟地黄、制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6种药味组成,原称地黄圆。钱乙创制六味地黄丸,作为儿科用药,用于小儿的五迟、五软等肾虚之证,即肝肾阴精不足所致小儿囟门闭合迟(头盖闭合迟)、说话迟、走路迟、手脚发软等(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补肾阴),填精生髓,为主药;山茱萸酸温,滋养肝肾而涩精敛汗(肝肾同补);山药甘平,补脾益气而固肾益精(通过健脾补后天),二者为辅。前3味药三阴同补(补肾阴、肝阴、脾阴),主补肾阴而治本。泽泻泄肾利湿降浊,可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泻肝火,可制约山茱萸之收敛作用;茯苓渗水利湿,可淡渗脾湿,助山药健运脾胃,后3味泻湿浊,平偏盛而为佐药以治标。全方将补虚(三补)与去邪(三泻)结合起来,相反相成,补药用量大于泻药而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六味地黄方剂可随症加减,经过历代衍生化裁,逐渐形成六味地黄丸系列,如知柏地黄丸(增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劳热、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桂附地黄丸(又叫金匮肾气丸,增加肉桂、制附子),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杞菊地黄丸(增加枸杞子、菊花),滋肾养肝,用于治疗肝肾阴亏所致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明目地黄丸(增加针对眼病的枸杞子、菊花、蒺藜、煅石决明及滋阴养血的当归、白芍),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麦味地黄丸(增加麦冬、五味子),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虚出现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两颧发红;归芍地黄丸(增加养血柔肝的当归和白芍),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对血虚头晕、妇女崩漏等疗效显著;七味都气丸(增加五味子),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用于治疗肾不纳气所致喘促、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牛膝、车前子),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

  经过现代制药技术的改造,六味地黄系列有丸剂(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浓缩丸)、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膏剂等剂型,大众使用时应忌辛辣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服感冒药,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有些制剂还需禁房事。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黄艳玲

更多精彩尽在药品频道!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