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心得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用药心得

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举报/反馈
2009-04-08 01:37:0039健康网社区
小编健康博客,与你分享更多!
小编推介:5款进口小儿退热贴横向对比

  生长发育中的小儿因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够成熟,小儿肠管相对较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壁薄,黏膜富于血管,通透性、吸收率高,肝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肾小球过滤率低,排泄功能差等原因,导致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较成年人更为敏感。

  1 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

  1.1 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如巴比妥类、吗啡、四环素在幼儿脑浓度明显高于年长儿。

  1.2 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吗啡对新生儿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年长儿,麻黄素使血压升高的作用在未成熟儿却低得多。

  1.3 肝脏解毒功能不足:特别是新生和早产儿,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增加了药物的血浓度和毒性作用。

  1.4 肾脏排泄功能不足: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的肾功能不成熟,药物及其分解产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增加了药物的不良作用。

  1.5 先天遗传因素:要考虑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患儿对某些药物的先天性异常反应,对家族中有药物过敏史者要慎用某些药物。

  2 小儿药物的选择

  2.1 抗生素:小儿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常用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对个体而言,除抗生素本身的不良作用外,过量使用抗生素还容易引起肠道菌失衡,使体内微生态紊乱,引起真菌或耐药菌感染;临床应用某些抗生素时必须注意其不良作用,如肾毒性对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等。

  2.2 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疗程常用于过敏性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等;长疗程则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哮喘、某些皮肤病则提倡局部用药。在使用中必须重视其不良反应:(1)短期大量使用可掩盖病情,故诊断未明确时一般不用;(2)较长时间使用可抑制骨骼生长,影响水、盐、蛋白质、脂肪代谢,也可引起血压增高和库兴综合征;(3)长期使用除以上不良反应以外,尚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可降低免疫力,使病灶扩散。(4)水痘患儿禁用激素,以防加重病情。

  2.3 退热药:一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剂量不宜过大,可反复使用。

  2.4 镇静、止惊药:在患儿高热、烦躁不安、剧咳不止等情况下考虑给予镇静药。发生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等镇静止惊药。婴儿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发生Reye综合征。

  2.5 镇咳、止喘药:婴幼儿一般不用镇咳药,多用祛痰药口服或雾化吸入,使分泌物稀释、易于咳出。哮喘病儿提倡局部吸入?茁2受体激动剂,必要时也可用茶碱类,但新生儿、小婴儿应慎用。

  2.6 止泻药与泻药:对腹泻患儿不主张用止泻药,除用口服补液疗法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外,可单独使用保护肠黏膜的药物,或辅以含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的制剂以调节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小儿便秘一般不用泻药,多采用调整饮食和松软大便的通便法。

  2.7 新生儿、早产儿用药:幼小婴儿的肝、肾等代谢功能均不成熟,不少药物易引起不良反应,如磺胺类药、维生素K3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氯霉素引起“灰婴综合征”等,故应慎用。

  3 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3.1 熟悉小儿特点,防止滥用药物: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小儿不同时期的解剖生理特点、药物的特殊反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坚持合理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疗效,而 又不致产生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在农村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滥用抗生素、维生素,滥用解热镇痛药及滥用丙种球蛋白的 现象比较普遍,药物切不可滥用。

  3.2 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所用药物剂量应随小儿成熟度及病情不同而不同。由于小儿的年龄、体重逐年增加,体质 强弱各不同,用药的适宜剂量也就有较大的差异。在小儿用药方面,还要注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切不可给药次数过多、过频,故监 测婴幼儿体内药物浓度很重要,尤其在疗效不好或怀疑过量时,应测血药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3.3 根据小儿特点,选好给药途径:一般来说,能吃奶的或耐受经鼻饲给药的婴幼儿,经胃肠给药较安全,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新生儿皮下注射容量很小,药物可损害 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故不适用于新生儿。早产儿皮肤很薄,多次肌内注射可发生神经损伤,最好不用。较大的婴幼儿,循环较好,可用肌内注射。婴幼儿静脉给药,一定要按规定速度滴注,切不可过快、过急,要防止药物渗出引起组织坏死。不断变换注射部位,防止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引起血栓静脉炎。另外,还要注意婴幼 儿皮肤角化层薄,药物很易透皮吸收,甚至中毒。因此外用药的用药时间不要太长。

  3.4 小儿慎用的化学药物: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氯丙嗪、奋乃静、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利血平、亚甲蓝、苯甲酸咖啡因、山梗菜碱、毛花苷丙、地高辛、甲磺丁脲、呋塞米等。

  故给小儿治病应将药理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达到临床治疗效果最佳。

(实习编辑:黄艳玲

更多精彩尽在药品频道!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