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方法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用药方法

临床补液,这3点你不容忽略

举报/反馈
2020-07-23 00:00:02医学界

  临床上,补液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这个“技术活”,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问题。补液怎么补?补液的给药途径有哪些?补液顺序和速率又该怎么选择?这篇补液精华,带你熟知补液一二三,只需几分钟,补液知识全带走。

  1 一个概念

  补液治疗是指液体(如葡萄糖水、生理盐水、电解质、胶体、血液、酸性或碱性液体等)通过输液器具或口服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补充能量,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广义上也包括静脉营养、胶体液的输入、输血或腹膜透析等。常用液体大致分为两种:

  非电解质液。如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注射液。可补充由呼吸 、皮肤蒸发所失水分及排尿丢失的液体;纠正体液高渗状态 ;补充机体能量。但不能补充体液丢失。

  电解质溶液。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复方乳酸钠注射液、2:1溶液(2份生理盐水 ,1份1.4%碳酸氢钠或1/6摩尔乳酸钠溶液)等。

  主要功能是:补充体液损失、纠正体液低渗状态及酸碱平衡紊乱。需要提醒的是,0.9%氯化钠注射液为等渗等张液,可以较好地维持血管的血容量。5%葡萄糖注射液为等渗低张液,葡萄糖进入体内很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不能起到维持渗透压的作用,主要用于补充水分及供能。但是在糖代谢障碍(如高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应谨慎使用。

  也有将补充液体分为晶体和胶体,晶体液常用:葡萄糖水、等渗盐水、糖盐水、平衡盐液等;胶体液常用:全血、血浆 、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

  2 两个给药途径

  补液治疗的给液途径有两种方法:

  胃肠道外补液,静脉输液最常用。

  胃肠道补液。采用口服补液。在患者口服或吸收液体发生困难时,临床上也可采用胃管点滴输液。

  譬如用于治疗和预防急性腹泻造成脱水的疗法为口服补液疗法,2006年WHO公布新配方(口服补液盐III)每袋含:氯化钠2.6g、氯化钾1.5g、枸橼酸钠2.9g、无水葡萄糖13.5g。使用时将一袋量溶解于250ml温开水中,随时口服,使用更加方便。本品用于体液补充和调节钾、钠等电解质、水及酸碱平衡;治疗和预防不太重的急、慢性腹泻造成的脱水;静脉补液后的维持治疗。

  注意下列情况不宜采用口服补液:

  1)少尿或无尿;

  2)严重脱水、有休克征象时须静脉补液;

  3)严重腹泻(粪便量超过每小时30ml/kg);

  4)葡萄糖吸收障碍;

  5)由于严重呕吐等原因不能口服者;

  6)肠梗阻、肠麻痹和肠穿孔;

  7)酸碱平衡紊乱,伴有代谢性碱中毒时。

  3 三个补液原则

  ▎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一般情况下补液可采用口服(如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衰等),插胃管鼻饲(如昏迷患者)。

  而对重度失水,危重患者须采用静脉输液。原则上是缺什么补什么。

  补液量:生理需要量+额外丢失量+继续丢失量。

  生理需要量每日1500~2500ml。

  额外丢失量包括:呕吐、腹泻、胃肠碱压、肠瘘等丧失的液体量、高热皮肤散热出汗量等。

  继续丢失量包括:脱水利尿剂使用后尿量、插胃管等体液引流量、抽取胸腹水量等。

  除了丢失水分还伴有电解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丢失。因此,补液不但要补充水分、电解质,还要注意补充丢失或消耗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补液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进食情况、大小便情况、呕吐、腹泻次数、体温高低、汗的多少,观察患者神志精神、皮肤湿润度及弹性、脉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幅度,结合水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浆渗透压等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的失水种类、失水程度、酸碱紊乱的性质和程度。再结合患者年龄、健康情况做出补液成分、补液量和补液速度的补液计划。补液过程中,应量出而入。

  严格记录24h出入水量、血压变化、心肺呼吸改变及电解质血气改变,必要时作中心静脉压测量来判断输液量是否充足或过量,判断速度是否过快,并及时调整。一般情况下输入量=输出量。但对于心衰、肾衰、呼衰、脑衰、肝衰等患者的输入量应少于出水量。补液总量可在24~48h内补完。而对重度失水患者可在前6~8h补所需补液量的1/2。对于年轻心肺功能正常者输液量可大,补液速度可快,有时甚至1000ml/h。而对老年人,心肺肾功能差的患者,输液量宜小,速度宜慢。

  ▎补液顺序和速率

  补液的顺序:先扩容,后调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液先盐后糖,见尿补钾。扩容时,先用晶体后用肢体;体液丢失的主要是胃肠液、血浆或血,这些液体都是等渗的。为了恢复血容量,需要用等渗的液体来补充。

  这里着重提一下,平衡盐注射液(如林格氏液、乳酸钠林格氏液)主要是由无机盐、葡萄糖组成,其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有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稳定及提供基础营养的作用。用于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先盐后糖是由于葡萄糖液体进入机体后很快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达不到恢复血容量的目的。

  关于补液时的补钾问题,脱水的患者钾的总量是不足的,但在缺水的情况下,血液浓缩,患者的血钾不一定低,再额外补钾就可能使血钾升高,导致高钾血症。只有尿量达到每小时40ml以上时(1000ml/天),钾的补充才是安全的。酸碱的调整:除幽门梗阻以外,几乎所有的脱水都伴有程度不等的酸中毒,常用5%碳酸氢钠来纠正。中度以上的脱水通常采用每输入800ml生理盐水,输入5%碳酸氢钠100ml。

  补液速率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特别是治疗重度脱水的患者,先快后慢尤其重要。即先快速输入盐水使血压回升至正常,而再根据情况减慢输液速度。通常 60滴/分,相当于 250ml/h。需注意的是,心、脑、肾功能障碍者补液应慢,补钾时速度应慢;抢救休克时速度应快。可以通过补液监护来判断:

  中心静脉压 (CVP,正常为 5~10cm 水柱):做补液试验 10分钟内静脉注入生理盐水 250ml,若血压升高,CVP 不变,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而 CVP 升高,为心功能不全;CVP 和血压同时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补液。

  脉搏:补液后脉搏逐渐恢复正常,表示补液适当;若变快、变弱,预示病情加重或发生心功能不全。

  尿量:尿量正常(每小时 50ml 以上)表示补液适当。

  其他:观察脱水状态有无缓解,有无肺水肿发生,有无心功能不全表现等。

  尽管临床上疾病的类别千变万化,患者的个体状况各异,但补液时采取的基本原则及补液治疗目的在任何时候,都是一致的。补液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全面兼顾,恰当而及时地处理。就能获得补液治疗的预期效果。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