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新闻速递

姜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解读

举报/反馈
2017-09-06 11:21:50BioBAY

  2017年9月1日至3日,由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牵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DeviceChina 2017)在苏州独墅湖畔拉开帷幕,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作为国内首个聚焦于医疗器械产业的专业高峰论坛,直击新医改与监管新政下的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征途。

  本届高峰论坛继续关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生态发展、行业政策的最新变化;同时还就新兴医用材料、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及其延伸和扩展、精准医疗等专题展开深入探讨。在新医改的新政影响下,如何让中国医疗器械创新稳步健行,亦是此次会议上讨论的重要议题。

  9月2日上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医学博士进行了题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解读》的主题演讲,主要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现状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政策与发展趋势展开。

  

10_副本

  以下为主题演讲概要:

  姜峰:近五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为15%左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截止到2016年11月,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343家;全国共有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35725家。而进出口方面,2016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总额达389.1亿美元(1.1%),进口额为184.0亿美元,同比增长6.28%,出口额为205.0亿美元,同比下降3.14%。资本的投入也让医疗器械发展更上一层。 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生产企业挂牌上市公司45家。所以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然而对比中外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在具有产业战略高度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落差。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创新体系及配套政策欠缺。具体来说,创新能力建设在我国不能由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界独自完成;世界各医疗产业强国对创新实施大量政府干预;发达国家现状:小企业做原创,大企业做改进并产业化;企业独自完成从创新到产业化的全部过程,成功率低;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转化率不足10%,转化医学为概念阶段;缺少创新中介服务,社会资本与产业也难以高效对接;政府对创新产品的支持政策不够。

  政策方面来看,首先就是创新环境的大政策,大环境还没有完全的到位。这些创新的产品经过艰难的注册,进入了绿色通道,但是进了以后还是很难卖出。其次知识产权组合还是缺乏联合机制。总体来说行业90%以上的政策都是利好的,具体来说,政策演变会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以下影响:

  政策影响的不确定性;

  研发创新投入增加,产业升级加快;

  企业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专利合作前景广阔;

  企业操作的最佳途径:海外技术-中国制造-全球市场,国际协同创新加强;

  转化医学及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迅猛,专家型公司增多;

  创新发展大环境逐渐形成,企业协作有所改善;

  经营公司数量大幅减少,规划化专业化或向生产企业转型;

  设计公司,代工公司出现并增多;

  资本与产业合作更加坚实,海外及国内并购活跃,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共同促进创新项目成长;

  园区专业化,围绕产品领域形成产业群产业链:深圳江西,江苏,苏州,浙江桐庐,玉环等;

  科技服务业还需完善;

  大型医院购买力下降,诊所及民营医疗机构市场占比增大,独立体检中心风光不再;

  预防、保健、慢病管理、家用器材、康复产品受到重视,外科治疗产品及新型高值耗材、IVD产品稳步上升,影像市场增长趋缓;

  企业更加重视国际市场,国产器械OEM出口或技术销售打造海外品牌日趋活跃;

  短期内仍然不能形成完善的创新大环境,行业不能进入小企业做产品大企业做产业、有序竞争分工协作的良性循环;

  产品注册通道仍然狭窄,行业增速可能放缓,但仍会保持两位数增长。

  要保护民族医药产业,提升本土企业,最好就是做好创新。各部委均也将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扶持重点,进一步促进创新,加强经费的投入,同时也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和持股,和高校做一些合作等。

  展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趋势,其一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结合成为热门关注领域,有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第一个医疗临床应用。趋势之二为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比如说可穿戴设备的微型化、便携化、数字化;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掌上监护仪、电子皮肤等生命信息采集设备;未来的医疗器械将逐渐趋于智能化,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健康管理于一体;智慧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云平台等。

  受新技术的影响,从基因到大智慧医疗等等很多的东西,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泡沫很大,对我们患者来说也不是坏事,说明资本都往里面聚集,慢慢就会出来实用的东西。泡沫也是有好处的,但大家还是要慎重,因为有很多的世界巨头进入互联网领域。你们看到的东西,即便感觉很有意义,但是它仍然面临很多实用方面的风险。你是看到曙光,但曙光要照亮人类的疾病还有很长的时间。

  备注:以上演讲摘要,根据现场实录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