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疾病用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其他疾病用药

黄芪及其制剂致26 例不良反应/事件--治疗与预后

举报/反馈
2017-02-20 09:34:03化工化学出版社

  黄芪所致不良反应大多较轻微,停药或减量后,给予相应治疗,如抗过敏、保肝,应用肝泰乐、维生素C,促进药物排出体外,所有患者症状均逐步缓解,痊愈,无病情加重或死亡病例。

  讨论及临床合理用药建议

  中药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大体可分为药物、机体和生产三个方面。如药物的品种、加工炮制、稳定性、相对分子质量、使用方法和剂量等。研究认为,黄芪引起过敏反应可能与其所含多糖、蛋白质有关,这些大分子物质具有完全抗原,机体受到抗原刺激,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黄芪的常用剂量为9 ~ 30克,若剂量过大,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人体对黄芪及其制剂的代谢能力不同,特别是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脏器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下降,更易引起毒性与过敏反应[23]。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黄芪之性,善治肢体萎废,然须细审其脉之强弱……若其脉强有力而萎废者,初起最忌黄芪”。回顾上述病例,有因药证不符、不当补而补,临证患者虽肢体瘫萎,但是脉不弱,予黄芪30 ~ 60 克,因黄芪甘温纯阳,助火升阳,出现头痛眩晕,烦躁胸闷,血压升高,实为辨证不符,误治之患[12]。现在中医、西医互参,以现代药理来解释中药机制已成趋势。

  现代研究显示黄芪可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于是纯以化验指标或西医诊断来指导中药临床,不考虑正邪关系与辨证,结果本用来利水消肿的黄芪服用后反出现水肿,或者中焦壅塞,升降失常而呕吐频频[11,18],提示医生临证时必须详审病情,辨明主次,合理组方选药,观察服药前后的脉证变化,精心化裁,切勿贪功求效而冒进。

  另外有10例患者曾反复发生过相似皮肤过敏症状[5-8,11,13,16,17,19,20],提示临床医生可通过加强询问过敏史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黄芪单味用药、复方汤剂均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所产生不良反应较轻微,以皮肤过敏为主,但不可因此而疏忽大意,从而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临床医师因注意问诊,特别是对过敏体质或有黄芪过敏史的患者;在立法处方时坚持以中医辨证为根本,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张玉萌等,试述补益类中草药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1):22-25.

  [2] 高天,何燕,黄芪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时珍国医国药,2005(11):1184.

  [3]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 一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4] 王欣,张洪斌,刘持年. 生黄芪的药物反应. 中草药,1998,29(5):353.

  [5] 刘昱. 中药黄芪口服致剥脱性角质松解症1例. 中国中医急症,2013. 22(7):1251.

  [6] 刘剑波等. 口服黄芪过敏一例. 山西医药杂志,2006(12):1082.

  [7] 檀金川,李波. 黄芪入煎剂致过敏反应1例报道. 陕西中医,2003(1):74.

  [8] 沈和生. 黄芪精口服液引起不良反应1例. 时珍国医国药,2001(2):187.

  [9] 孙德春,李希莲. 黄芪煎剂致过敏1例. 工企医刊,1999(4):79-80.

  [10] 杨润兰. 黄芪致过敏1例报告. 新中医,1997(5):58.

  [11] 魏峰等. 服黄芪复方煎剂出现过敏反应1例. 中国中药杂志,1996(4):250-251.

  [12] 王春华,张家驹. 大剂量黄芪致高血压5例分析. 山东中医杂志,1996(8):351.

  [13] 李延超,张宗举. 口服黄芪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7):29.

  [14] 史学茂. 大剂黄芪引起剧烈肢痛. 陕西中医,1991,12(4):182.

  [15] 尹淑良,庄家骊,高慧生. 整理加工鲜黄芪引起黄疸3例报道. 内蒙古中医药,1995,14(4):39.

  [16] 赵劲. 黄芪致猩红热样药疹1例. I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6):333.

  [17] 温汝良. 黄芪致固定性红斑型药疹1例报告. 新中医,1994,26(5):74.

  [18] 曾伟刚. 黄芪误用案例2则. 新中医,2001,33(3):65.

  [19] 陈颖异,陈成立. 服用黄芪引起失眠2例.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16(3):44-45.

  [20] 王靖,钱学群. 黄芪致固定性药疹1例.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3):44.

  [21] 王昕旭. 黄芪、当归入煎剂致过敏反应1例. 陕西中医,2009,30(9):1227.

  [22] 胡明灿,谢寿坤,黄芪不良反应的文献概述.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4):60.

  [23] 熊红丽. 黄芪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其不良反应. 药学服务与研究,2002(3):180-182.

  本文摘自化工化学出版社出版,戴德银、黄茂涛、张德云主编的《常见病用药及诊断》。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