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医药资讯

医改7年公立医院改革不尽人意

举报/反馈
2016-12-26 11:33:4039健康网

  为了改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状况,2009年国家公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业内称“新医改”。如今,新医改推行已有7年时间,部分地区医院的药占比明显下降,但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昊在接受39健康网编辑采访中表示“医改的内涵很丰富,就基本医保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建设,基本医疗体系等方面而言,医改成绩斐然,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则不尽人意。腾笼换鸟式改革,价值观取向正确,但路径值得商榷。”

  医院收入下降政府补贴不可持续

  近年来国家大刀阔斧推行新医改。为了逐步推行医药分开,取消以药养医,国家在推行公立医院改革时实施了“药品零加成”政策。根据政策,对医院由于实行药品零加成导致收入减少部分,国家采取811的补偿模式,即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80%,医院自己承担10%,政府补贴10%。

  实行药品零加成政策后,不少医院收入急剧减少。据媒体报道,广州从化区中心医院每年药品支出约3亿元,按15%药品加成计算,利润约4500万元。该医院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试点到到2015年8月,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合计1557.66万元,收到的财政补助为1082.27万元,累计亏损457.39万元。这种亏损对于中医院来说更为严重,增城区中医院自试点以来每年减少收入约1000万元,政府补助260万元,年亏损700多万元。此外,有些医院的政府补贴迟迟不到位。

  可见,政府的补贴只是医院由于“药品零加成”所损失的一小部分,而这小部分还不一定能落到实处,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补贴机制不可持续。

  在陈昊看来,取消药品加成,依靠现有手段——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实现80%,政府投入补贴10%,自己消化10%,这种模式的存在相当困难。首先,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一个需要长期、缓慢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考虑社会承受力,以及经济下行等因素,为此,政府投入不可能继续大幅度增加。其次,即便药品空间全部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价格也依然难以补缺。此外,零差率存在许多缺陷,它依然是差价率管制,会引发市场信号失真,它也否认院内药事活动的医学服务本质和技术价值,否认药品医院内流转的经济本质,迫使以药补医转入隐形化,诱发更多以药补医且不规范行为,二次议价、药房托管等都只是表现形式。

  企业利益受损威胁药品供给

  众所周知,国家为了改变药品暴利、取消以药养医下了不少功夫。通过药品招标、二次议价、两票制、打击商业贿赂等方式降低药品的价格。

  但是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二次议价导致产业受损。石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东晨曾对媒体表示,通过二次议价医院利用手中的处方权和信息权与药企谈判。企业若不让利,将会被踢出局,失去该医院市场。他认为假如药企为了市场妥协,那么二次议价的效果会体现在价格上,企业将有亏损的风险,为了规避这种风险,生产企业将不在生产该中标药,导致廉价好药从市场上消失,老百姓只能用高价药。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打压高药价的同时,中药材价格却不断上涨,导致药厂有部分品种出现成本倒挂的现象。江西济民可信集团广东省公司总经理王晶晶告诉39健康网编辑,这十年来很多中药材价格都涨了许多,比如麝香、虫草等。“有个别中药材价格涨了10倍,但成药的价格不可能涨10倍,甚至还下降了”王晶晶表示,为了改变这种成本倒挂现象,有些企业可能采取减少投料等方式压缩成本,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影响消费者健康,不利于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对此,陈昊认为,现有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应注重社会福利和产业效率兼顾,不能偏颇,医药产业同样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安全,培育创新是必由之路,离不开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