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都说2014年是移动医疗的元年,那么2015年则是移动医疗的爆发的时期。移动医疗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停下脚步细想,移动医疗究竟为用户改变了什么?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国情又是否得到了解决?
移动医疗对接医院入口:帮助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中国,“挂号难、看病难”这一民生问题长期存在,而市场资本的参与确实让这一局面有所改观。广州市妇儿中心,作为首家阿里的“未来医院”试点,会是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该医院的“移动智能系统”上线后,用户排队挂号和等号时间就彻底省了,使用支付宝,那么连排队交费的时间也免了,用户把这场病看下来,时间一共不到30分钟。
但是,也有以下这些情况的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智能手机的使用量虽然差不多赶上13亿人口,互联网也在全国得到普及,但其中懂得使用手机或网络进行挂号的群众仍只是少数。上周三,就前段时间《信息时报》报道的某挂号咨询软件可让用户直接插队看病一事,让广州市儿童医院人民中路院区“被迫”重开人工挂号一事,可见移动医疗在为部分人提供便利的同时,如何保障患者线下挂号看病的合法权益,也是值得商榷的。
轻问诊:医生线上解决用户疑惑:省钱、省心、省力?
当初,移动医疗APP打着改善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口号,猛地打进了传统医疗服务市场,将“闲置”的二级医院医疗资源调动起来,让患者能够更便利地得到服务这样听起来似乎不错。然而,这些APP在实行的过程中却因为忽视医生群体的感受,而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尴尬。
一直以来,用户对于移动医疗APP都抱着“小病线上看,大病线上看的原则”。所以当医生在打开这些问诊软件以后,都会发现里面的问题实在是太简单。用户在上面想要得到的解答往往介于百度上能查到的和门诊能得到的之间,这个层次多少会有点尴尬。这又是不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呢?
医生上门服务:患者足不出户享受名医服务?
医生上门服务可追溯到我国古代,但是这种模式现在开展起来却没那么简单。近日,滴滴出行、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和名医主刀联合启动“滴滴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成为业内话题热点。在"滴滴医生"试水两天期间,2000多人的呼叫却只有40多人如愿。为什么叫单的成功率不高?阿里健康和滴滴出行方面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一是距离;二是患者需求的科室,活动并没有覆盖。此外,医生一天下来能完成的单量也是有限的。
事实上,这种医生上门的服务合法性也一直备受争议。由于我国目前尚未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政策,而每位医生基本上都与医院签约了,那么医生以个人名义出诊并以个人名义收费有是否触碰到法律呢?而通过“滴滴医生”出诊的医生的以及就诊的用户,他们自身的安全又是否有保障呢?
可穿戴设备:不是通过服务,而是通过销售硬件?
我国移动医疗在硬件方面目前的发展核心是在前端用技术改变服务模式以及进行数据收集,而基本上所有移动医疗公司都在大同小异地利用移动医疗来提高产品粘性与客户忠诚度。目前,部分可穿戴设备能够及时同步数据到手机APP上,改善了之前用户必须自行输入至APP这一环节。但是同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医生没有办法对这些动态数字及时指导。
用户对于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毫不知情,那么监测的意义又何在呢?难道这些课穿戴设备只是一个被贴上“健康管理”的标签的装饰品?
解决“看病贵”:医保卡支付仍然受限制?
尚且先不讨论移动医疗APP上的产品服务收费是否合理,单是移动医疗目前尚未能与医保对接,便足以限制移动医疗的发展。尽管不少APP已经接入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其中,只有支付宝是目前唯一一家实现医保移动实时报销,但是这种结算也是有限制的。首先,该医院必须作为阿里“未来医院”中的一员,且用户必须是在该医院定点医保才能实时结算。尽管支付宝已经开始着手解决支付环节缺失造成流程断裂与体验下降,不过,受困于医院医保报销监管和人力上的限制,医保部门长期难以向移动支付领域开放接口,使得支付宝目前只能在旗下的“未来医院”使用。那么,用户又为什么非要使用移动医疗就诊呢?毕竟,不是每个人家附近都有一家“未来医院”。
尽管目前移动医疗发展多方受阻,但这也是每一个新兴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并不能否定移动医疗对于传统就诊所作出的贡献。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分级诊疗,移动医疗政策的开放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我们拭目以待移动医疗的成长吧!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北辰区中医院 药剂科
主任医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医院 药剂科
主任医师
邯郸市传染病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新疆医科大第二附七道湾医院 药剂科
主治医师
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