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递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资讯速递

201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权威评析

举报/反馈
2015-07-16 11:42:43医药地理

  如今,中国医药工业正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之上。在“十二五”即将收官之时,中国经济“提档换速”,进入结构调整期,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新医改也进入了攻坚战的重要阶段,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背景下,国内医药工业八大子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中国医药市场双双出现了总体增速放缓的迹象,产业发展需要尽快找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虽然经营环境近几年来一直风云变幻,但促进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的内外动力依然强劲。人口的老龄化趋势、生活方式变化、疾病负担能力增强、居民健康意识提高等各种因素都将为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要求着中国的医药工业能为临床界提供更多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医药产品,进而满足治病救人的需要。这将是整个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与长期战略的基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15年7月,在第3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发布2014年度新一届“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之际,对这100个代表中国医药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企业做深入的探讨研究,不仅可以从宏观的视角理解当前整个产业界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能为国内每一个企业留下更多的生动案例,以此作为其制定和执行成长战略的有益借鉴和参考。

  从规模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百强整体规模强劲增长,业绩亮丽显示能力提升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统计和分析,按可比标准计算,2014年度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16.5%,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了约3.4个百分点,显示了百强企业在行业中的整体竞争优势,以及强劲的业务增长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2014年百强榜排名位居最后的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也是达到了21.0亿元,这折射了百强企业至少在平均规模水平上有着明显提升。

  从赢利能力来看,2014年度百强企业的利润总额增长了14.4%,同样明显高于医药工业平均水平。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研究,通过多年的运营和资源的积累,如今的百强企业已经更能充分利用规模化的运营来有效地降低成本费用,并通过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方式提升效益,或者采用企业并购和外部资源整合的手段加强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城头变幻大王旗,行业竞争白热化

  相较于“201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榜企业名单,2014年的百强企业构成和名次出现明显变化:共有53家企业的排名同比上升,其中赛诺菲、天津红日、上海创诺、葵花药业等9家企业排名更是出现了超过10个坐次的大幅提升。当然,此消彼长,有36家企业的排名同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约有9家企业的排名降幅超过了10个位次。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共有7个企业新晋升至2014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之中,充分显示了如今中国医药工业内的频繁洗牌现状,这显然与整个行业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不无关系,战略和战术上的细微差异最后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江湖”地位。

  事实上,百强榜之中的前十位企业坐次变化也许更令人直观:时隔三年,扬子江药业重新回到了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的榜首,由此显示了它在过去几年内的产品线布局、新药开发、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的经营策略的成功。与此同时,上药集团、齐鲁制药和辉瑞制药分别作为传统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跨国企业中的一员,于2014年首次成为百强榜十强,替代了原来的石药集团、哈药集团和天药集团的位次。

  区域聚集效应持续,四省占据半壁江山

  2014年,医药工业百强榜上榜企业主要分布在全国23个省级行政区之中,其中山东、浙江、北京、江苏等四省市仍然保持着其传统医药大省的优势,上榜企业数均超过10家,四省合计上榜企业数占百强榜的一半以上。处于第二梯队的省市包括了广东、上海、河北、天津、江西、四川,上榜企业数均在3至10家之间,合计上榜企业数28家。其余13个省市上榜企业数为1或2家。

  显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国内的部分省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已经积聚了相当规模的制药人才、技术和配套产业,早已为巩固和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同于这些地区内集中的各类优势,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制药企业则更倾向于采取一些扬长避短的差异化策略,力求通过低成本运营、发展特色药等方式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