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用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内科用药

消化不良,用药对号入座

举报/反馈
2008-05-28 00:28:0039健康网社区

  人们不仅疑惑,为什么消化不良这么多发且顽固?生活中有哪些预防措施?到底应该选用什么药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自我药疗

  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集中在上腹部正中或其周围区域的疼痛或不适感。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我们这里主要讨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一般地说,出现以下情况者可考虑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1.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胀满、嗳气、早饱、食欲不振、胀气、局部灼热感、嘈杂、恶心或呕吐等症。

  2.内镜检查正常或排除了慢性胃炎活动期(如出血、糜烂)以及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3.实验室、B超检查或X线检查排除了肝、胆、胰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

  4.追踪随访2~5年,并经2次以上胃镜复查,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

  也就是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没有器质性疾病,无组织结构的异常及生化方面的改变,旧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通常我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以适当进行自我调理及药物治疗。

  器质性消化不良 器质性消化不良可通过有关检查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肿瘤等,也包括全身性系统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异常,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等。器质性消化不良需要进行相应的专科规范治疗。

  病因不同 用药迥异

  虽然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但由于引起消化不良的病因不同,因此,药物治疗方案也不相同,必须区别对待,合理使用药物,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酒后:抑酸药+促动力药

  王先生因工作需要应酬颇多,经常饮酒,且常在饮酒后的几天内感觉胃痛胃胀,严重时甚至有恶心、呕吐。

  分析:酒精可以破坏胃黏膜,长时间饮酒会导致胃黏膜炎症,进而引起胃动力障碍。

  建议:

  1.如果患者以胃痛、胃烧灼感为主,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妥拉唑、埃索米拉唑、雷贝拉唑中任何一种,或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中任何一种,以抑制胃酸,减轻胃酸对已损伤胃黏膜的刺激,缓解胃痛,加速黏膜愈合。还可以用一些胃黏膜的保护剂如吉法酯、硫糖铝、得乐或达喜促进胃黏膜急性炎症的恢复。

  2.如果患者以腹胀、嗳气等症状为主,可以服用促胃动力药如吗丁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以增加胃蠕动,帮助消化。当然,也可上述几类药同时应用,但减少饮酒非常重要。

  工作紧张:促动力药+消化酶

  李小姐为公司白领,工作繁忙,压力巨大,经常为焦虑失眠而困扰,最近又有嗳气、腹胀、早饱等不适。

  分析:长期精神紧张的人,胃肠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加之多伴有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良的睡眠、缺乏体育运动等,都可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出现如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从而使消化功能下降。

  建议:这类患者可以使用促胃动力药如吗叮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促进胃肠道蠕动,从而缓解腹胀、早饱等不适。同时,可服用消化酶如复方消化酶、胰酶等来补充机体本身消化酶的分泌不足,促进消化。伴有焦虑-抑郁性心理障碍的患者,可在心理疏导、心理调整等治疗基础上,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如赛乐特、百忧解、黛安神等。

  肠易激综合征:解痉药+肠黏膜保护药

  刘女士多年来时有中上腹胀,并伴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当紧张或气候、环境改变时,腹部就会出现阵发性绞痛。去医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分析:刘女士患的是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患者的内脏敏感性增高有关,常常与消化不良合并存在。

  建议:尽力找出诱发因素,如饮食、某些应激事件等。在设法予以祛除诱因的同时,对于以腹痛为主者可使用解痉剂如菪碱类、得舒特、斯巴敏等,而对于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者可选用肠道动力调节药如曲美布汀等,也可同时应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如谷氨酰胺,及调整肠道菌群药如培菲康、米雅BM、乐托尔或整肠生等。

  糖尿病患者:促胃动力药+消化酶

  老张患糖尿病多年,一直有腹胀,腹部隐痛不适感,饭后还常常出现恶心,也时常有便秘。便秘严重时,老张会自行口服一些泻药,但在腹泻同时,腹胀、恶心并不能缓解,并且泻药也渐渐失去了作用,老张很是烦恼。

  分析: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自主神经病变,导致内脏自主神经受损,并且由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造成胃肠平滑肌细胞变性,出现胃肠运动减弱,胃排空延迟,从而出现腹胀、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状,又称为糖尿病“胃轻瘫”。

  建议:糖尿病“胃轻瘫”宜早期治疗。一方面要良好地控制血糖,并针对神经损害用药。另一方面需改善或纠正胃动力异常,可使用吗丁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药物促进胃肠蠕动,使用消化酶帮助消化,也可使用六味安消等中药

  胃食管反流:抑酸药+促动力药

  最近,小徐总觉得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有时还有胸痛,尤其当喝了咖啡、吃了巧克力或吸烟后更加明显。

  分析: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症状在饭后更加明显,也常与消化不良症状同时存在。该病与肥胖和高脂饮食密切相关。

  建议:治疗上可以使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同时加用促胃动力药如吗叮啉等减轻反流。此外,非药物治疗也很重要,包括饭后保持直立位,改变饮食习惯,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酒,限制酸性或辛辣食物、巧克力、咖啡因类食品及糖的摄入,不要穿紧身衣或束过紧腰带等。

  服消炎镇痛药后: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

  67岁的老孙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长年口服阿司匹林,但他总是觉得胃隐痛不适,还有反酸、烧心感。

  分析:阿司匹林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如扶他林、消炎痛、布洛芬、炎痛喜康等,均可造成胃黏膜损伤,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溃疡等,并引起腹痛、腹胀等肠胃不适。

  建议:在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可口服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并可应用胃黏膜保护药如吉法酯、膜固斯达、麦滋淋S等。另外,建议既往有消化道出血或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尤其年龄超过65岁以上者,谨慎使用阿司匹林。

  总之,当患者发生消化不良时,首先应该去医院,排除器质性疾病,然后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并可根据病因、症状的不同,针对性地选择治疗药物。当疗效不佳或仍有症状反复发生,应及时就诊,必要时还须重复检查,以免漏诊。

  从生活习惯上预防消化不良发生

  当消化不良症状较轻时,可从生活习惯上改变,如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紧张和急躁,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保障足够的睡眠。饮食上应戒烟、戒酒,注重调整饮食如避免高脂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慎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等。

(实习编辑:周云霞)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