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最新调查显示,初诊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为25%,晚期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则升至60%-80%,其中1/3为重度疼痛患者。肿瘤带来的疼痛往往让患者无所适从,让人遗憾的是,对于癌痛的控制,我国临床医生尚缺乏正确的认识。
专家表示,很多临床医生错误地将杜冷丁当成癌症镇痛的用药首选,但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推广的癌症镇痛药物为吗啡。
镇痛观念待改变
据了解,吗啡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癌痛一线药物,其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癌痛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我国每年的吗啡消耗量不足1吨,仅占到全球吗啡总消耗量的2%-3%。
有专家指出,长期以来国人由于受鸦片战争的影响,对吗啡在临床的使用一直持怀疑态度,致使杜冷丁成为我国多年来临床上用于癌痛的首选药物,而很多患者也是谈“吗”色变,宁可强忍疼痛也不敢用止痛药。
记者获悉,多年前,世卫组织曾来我国推广癌痛治疗方式,并提出将“吗啡”作为控制癌痛的首选药物,却受到不少临床医生的强烈反对,后来由于多方面障碍因素及地区发展不平衡影响,导致吗啡在癌痛治疗中不能得到较好的使用。
专家指出,吗啡属于临床常用的阿片类药物,此外还包括芬太尼、可代因等。目前,很多癌症患者认为,反复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引起机体耐受成瘾,但临床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阿片类药物并不是毒品。
专家表示,吸毒人群和癌症患者对阿片的需求完全不一样,很多癌症患者会痛哭流涕求医生开药,很多临床医生将此看成成瘾的表现,实际上这只是癌症患者的假性成瘾表现。“确切地说,这仅仅是身体上的成瘾而不是心理上的成瘾。”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最新调查显示,癌症患者服用吗啡成瘾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不足1%。亦有专家指出,吗啡成瘾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晚期癌症患者有限的生命中成瘾的几率几乎为“零”。
口服给药方式最佳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阿片类药物的给药方式目前在临床中也存有争议。专家解释,阿片类药物在临床的使用主要有口服和注射两种方式,由于口服用药最为方便,世卫组织将此作为全球推广吗啡镇痛的给药方式。
据介绍,口服吗啡后,药物在一定时间内量定释放进入血液,可以维持药效12小时,让患者过上基本无痛的日常生活。有专家表示,首次服用阿片类药物或用弱阿片类药物不能控制其疼痛的中重度疼痛患者,初始用药剂量一般为5mg,每12小时服用一次。而后根据病情仔细滴定剂量,直至理想止痛。迄今,临床报道的个体用药最高剂量为520mg/12h。
另外,在临床中很多医生也明确提出注射剂会给患者增加“飘”感。专家指出,这种“飘”感一般不是来自于药物本身,药物经过血液注射后血药浓度会增高,造成患者使用后产生“飘”感,但口服药物较为稳定,一般不会出现“飘”感。
专家表示,目前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已经得到延长,癌症已经从急性发作短期死亡转变为慢性可控疾病。由此看来,临床医生的职责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治愈疾病的阶段,在患者生存期,还应该肩负保障其生活质量的责任。
专家也指出,目前美国已将控制癌症患者的疼痛上升为基本人权,我国也应跟上国际医疗发展的脚步,让全社会正确认识镇痛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识,帮助癌痛患者减轻疾病折磨。
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新疆医科大第二附七道湾医院 药剂科
主任药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药剂科
主任医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医院 药剂科
主任药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