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药企动态

辉瑞并购案影响中国 医药市场的博弈战

举报/反馈
2014-05-06 09:28:57FT中文网

  世界制药行业翘楚美国辉瑞公司,最近提议以上千亿美元的价格并购英国对手阿斯利康。这起交易一经公布即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在阿斯利康谢绝和辉瑞谈判之后,两家跨国巨头之间的博弈又将何去何从?大西洋两岸合作可能改写全球医药行业格局,又会对中国同行、商界和政策制定者带来怎样的影响?

  阿斯利康位列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英国500强中第10名。其在英国的地位,大约与中国移动、中海油或者上汽集团这类特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的地位相当。而且,制药作为高附加值、科研导向型行业,属于英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因此,唐宁街10号的审核和决策不但对本国意义深远,而且对其它相当规模的跨国并购、对准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同样具备参考价值。

  欧美市场人士大多相信英国政府不会阻拦这一交易,特别是辉瑞抛出了一支十分诱人的橄榄枝,即合并后的新控股公司注册地址将迁至伦敦,即使总部和股票交易仍在纽约。如此一来,新辉瑞名义上将成为一家英国公司,并为英国创造税收。

  辉瑞选择这样做,美其名曰是为了利用英国较美国更低的公司税,但我认为,这是辉瑞为了争取政府批复摆出的姿态,否则恐怕难以得到伦敦政客们的支持。

  市场普遍看好这项交易,是因为收购阿斯利康对辉瑞来说是如虎添翼,除了能加强和提高辉瑞的全球分销能力、在发展中国家的商业机会外,产品组合、研发产品线也会更加丰富、更具竞争力。

  特别是后者。辉瑞比任何公司都明白畅销、重磅产品之利害。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辉瑞”这个名字,但是极少人不知道“”。可以说,辉瑞有今日之辉煌,畅销多年的标志性产品“”功不可没。在医药行业,几个重磅产品可以撑起一家跨国公司。阿斯利康虽然一两年里会有一系列专利药到期,对收入和净利润产生影响,但它在呼吸系统、自身免疫、心血管、和癌症药物方面实力强大。两家公司合并,生产的药品能够用于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许多常见疾病的治疗。

  再者,以股票价格计算市值,辉瑞目前比美国强生公司规模小。强生当前市值2844亿美元,而辉瑞在2000亿美元左右。但是,辉瑞主营业务更为集中在生物制药等高端领域,强生相对多元化,同时涉及消费品和医疗器械。若能成功合并阿斯利康,辉瑞在制药行业的“霸主”地位将得以巩固,和其它公司差距进一步拉大,规模效应也将更加明显。

  这起收购案不仅会震动大西洋两岸医药市场,对中国制药行业与企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最近几年,辉瑞一直盘踞中国医药市场销售第一名,实力较小的阿斯利康前几年排名第三,2013年后更跃居第二。老大和老二联姻,对其它在华医药公司的威胁不言而喻。然而,外资公司在中国多专注于高价、高附加值的原研药,或称专利药市场,对以相对物美价廉的仿制药为主导的本土行业冲击有限。

  中国本土医药企业,在面对实力和规模大于自身动辄几十倍、上百倍的外资强敌时,如果不是运营在中国市场,早已没有生存空间。例如,如果辉瑞和阿斯利康成功合并,以两家市值总和计算,新公司价值约3000亿美元(约合1.875万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本土最大上市医药公司云南白药590亿元市值的31倍。另外,本土企业基本上没有研发一流专利药的水平,更谈不上全球分销能力,说夸张点像“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大炮核潜艇。

  但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跨国公司没有能力全部吞下。例如,当前国情决定了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跨国公司可能感到无从适从,对本土企业却是机遇。再例如,前不久发生的以葛兰素史克事件为标志的反腐败和商业贿赂风暴,让外资药企的高管们惊慌不安、草木皆兵,而本土公司早已习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另外,在华的外资药企还面临专利药到期、政府要求降价的压力,以及新药审批、招标方面可能难以和本土厂商竞争等挑战。此外,中国国家政策向本土公司倾斜明显。例如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表示,要培育1-3家销售额过千亿的药企、20家百亿级药企企业。规划背后是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

  撇开市场影响,阿斯利康和辉瑞,甚至背后的英国政府,围绕并购展开的博弈,也值得中国企业和决策者借鉴。

  阿斯利康董事会目前仍拒绝和辉瑞恰谈。讨价还价是人之常情,全球最大制药公司的诞生,可能尚需时日。辉瑞愿意支付阿斯利康前一日股票交易价格溢价30%,其中30%为现金,其余为辉瑞股票,也就是说辉瑞希望用大概300多亿美元现金,收购一家价值1000亿的公司。这样的收购方式在中国企业中十分罕见。中国企业在对外收购时,动辄全现金,有时溢价超过50%甚至更高。

  无论辉瑞怎样向英国政府释放善意,如果并购成功,阿斯利康管理层毕竟仍将失去公司自主决策权,变成辉瑞的一部分,英国第10大集团公司可能就此踏上消亡之路。同样的事情放在中国,也是难以想象的。别说如果有人要收购中国排名前10的中海油等公司,就连2008年可口可乐想收购连百强都进不了的汇源果汁,竟也遭到许多人以反垄断、担心葬送民族品牌为由的强烈反对,导致交易失败。在全球化大势所趋、中国企业也开始大规模“走出去”的背景下,匡世经纬、胸怀天下早已经不能局限于中华大地。

  这笔将改变全球医药产业格局的巨额交易,以及背后的博弈,正在我们面前活生生地一幕幕上演。除了拍手称赞外,是否可以学以致用呢?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