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药企动态

新华医疗股价向下走 频频收购疑吹业绩泡沫

举报/反馈
2014-04-28 09:01:50中国网

  因收购英德生物而停牌两个多月的新华医疗,在复牌当日即遭遇跌停,此后股价持续下探,从21日复牌截至25日,累计跌幅14.98%。

  近年来,新华医疗凭借密集并购实现爆发式增长,公司营收规模从2010年的13.42亿元,以每年约10亿元的速度增长,2013年实现营收41.94亿元,净利润2.32亿元。其中,新购资产成为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主要来源。

  新华医疗董事长赵毅新曾不无自豪地说,“新华医疗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正是得益于高效推进了资本运营。我们坚持一手抓实体经营、一手抓资本运营;一手抓规模扩张、一手抓规范管理。”

  不过,有投资人士质疑,新华医疗的业绩过分依赖收购,频繁的收购让它的业绩泡沫越吹越大,也让它欲罢不能。然而,外延式的收购扩张为它带来了狂欢只是暂时的,随着摊子越铺越大,企业的风险也愈来愈大,如此之高的业绩增长恐难维持。而并购不易,医药企业受政策影响大,未来并购能否顺利展开也充满未知。

  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整而不和是新华医疗目前最大的问题和风险。后期随着新华医疗并购的推进,若被并购的企业并未给新华医疗带来更多的利润支持和资本支持,这种“小孩一箩筐”的现状就会让新华医疗出现资金短缺的难题。

  对于诸多疑问,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新华医疗证券部,并按其要求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新华医疗并购成瘾

  2010年新华医疗以零价格受让淄博众生医药有限公司60%的股权,自此之后,新华医疗便在并购整合的路上越走越远。

  2012年7月20日,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收购49名自然人合计持有的长春博迅75%股权。

  长春博迅主要生产销售免疫诊断试剂中的输血安全检测试剂,免疫诊断试剂属于生物制品中的体外诊断制品类。此次收购被视为新华医疗布局体外检测领域的重要一步。

  然而,此次收购因为较高溢价而备受争议。据悉,在此次收购案中,新华医疗以3.14亿元收购董建华等49名自然人股东持有的长春博迅75%的股权。经测算,此次股权收购,其净资产溢价竟高达795%。

  在长春博讯的收购工作完成后不久,新华医疗再次发力拿下一家药企。2013年2月20日,新华医疗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华佗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与何鞠诚、梁景新签署《股份出售及购买协议》。根据该协议,华佗国际以人民币3.843亿元的价格受让何鞠诚及梁景新持有的香港威士达医疗有限公司各30%股份。

  威士达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的销售、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维修、培训以及软件开发。经营的产品主要涉及凝血、尿液分析、微生物、生化、危重监护系统、免疫系列等临床检验各领域。

  新华医疗表示,本次股权收购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公司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产品线,通过在业务、技术、客户、区域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挥良好的协同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收购长春博讯、威士达后,新华医疗在体外诊断布局上逐渐完善。此后,新华医疗又将收购目标转向制药设备领域。

  2013年12月3日晚发布公告称,新华医疗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以3.53亿元的价格购买远跃药机90%股权。

  远跃药机成立于2002年11月,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000万元,主营业务为中药制药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制药装备集成服务及中药制药工程自动化控制服务。

  据悉,本次交易完成后,新华医疗将借助远跃药机中药制药装备产品的市场认知度提高新华医疗制药装备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2014年4月19日,新华医疗再次宣布收购事宜: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成都英德生物医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85%股权。

  英德公司是国内生物制药装备的领军企业,主要业务领域为血液制品、疫苗(人用和动物)、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线的装备制造和工程服务,为国内80%以上血液制品企业和主要的疫苗生产企业提供优质的制药装备及工程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此次收购,多家证券机构持推荐评级,且对新华医疗的未来收购动作充满期待。兴业证券近期研报指出,公司近两年对医疗器械的并购整合非常成功,未来也有可能进一步实施并购;不过,医疗服务也是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方向,公司未来希望医疗服务贡献的盈利超过制药装备,对医疗服务长期的规划也较为宏伟,我们期待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布局有所加速,给市场带来惊喜。

  新华医疗频频涉收购医药企业绝非孤例,近年来复星医药、华润医药、康恩贝等都纷纷涉足,医药收购事件有愈演愈烈之势。史立臣表示,我国医药领域多年的发展现状是“多、小、散、乱、差”,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进行行业集中,先做大再做强,做大可以获取规模效益,做强需要技术创新,所以,集中后优化资产结构提升技术水平才是做强的根本。所以,从产业角度看医药行业,集中趋势不可避免,这也是国际医药行业的大趋势。

  业绩增长靠收购?

  新华医疗的频繁收购已渐渐成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兴业证券分析师项军曾表示,如果说2013年之前新华医疗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内生,2013年之后则是外延并购对公司业绩增长贡献良多。

  在收购远跃药机时,兴业证券曾指出,考虑到新华医疗此次收购采取换股和增发的方式,经测算2014~2015年摊薄后EPS分别增厚0.10和0.14元,业绩增厚明显;在收购威士达医疗时,国元证券也分析称,此次收购为新华医疗带来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

  对于新华医疗此次收购英德生物,兴业证券分析称,此次收购主要对2015年有所增厚,明年高增长确定性强。经过我们的测算(以我们此前的盈利预测为基准测算)。考虑换股和增发的股本摊薄,假设英德公司2015-2016年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每年增长10%左右,则2015-2016年摊薄后EPS分别增厚0.11和0.12元。

  数次收购也让新华医疗在二级市场出尽了风头。新华医疗是近几年中的大牛股,该股从2005年5月的最低点4.92元(复权价)一路上涨,至今年2月时最高涨至94.28元,9年时间涨逾18倍。而此次收购英德竟上演了意外跌停的一幕:4月21日,新华医疗以83.87元跌停。此后新华医疗股价持续下探,截至4月25日,累积跌幅14.47%。而在停牌前,该股在20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达到了39.84%。

  有业内人士因此质疑,“开盘后跌跌不休,成交量急剧放大,或是幕后重仓的各家机构获利出逃迹象。也难以排除企业与机构有意抬高股价后高位减持,从中获利的动机”。

  的确,并购就是一场资本游戏。这背后,或许并不仅仅是企业为了自身发展考量那么简单,还有部分投资机构的推波助澜。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医疗器械企业并购审批周期短,成功率和回报率都比较可观,可解决企业扩张中的资金难题。

  上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赵冰则分析称,从近期密集的收购行为不难看出,新华医疗通过外延式扩张来壮大业绩的意图非常明显。除了外延并购,内需增长如产品的多元化也应紧跟扩张的步伐,才能满足更大的产业链需求。

  对于新华医疗频繁的并购,有投资者担忧,“新华医疗业绩增长有过分依靠收购”。外延式的收购扩张为它带来了眼下的狂欢,但随着不断的收购导致的摊子越来越大,企业的风险也愈来愈大,如此之高的增长业绩恐难维持。而并购不易,医药企业受政策影响大,并购能否顺利展开也充满未知”。

  在史立臣看来,投资者的说法不无道理。新华医疗通过内生外延式增长方式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先机,但由于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较低发展状态,新华医疗的起点还是较低,技术水平还是较差,其技术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简单仿制、改进设计、合作研发、自主创新。从技术角度讲,新华医疗目前开始步入改进设计阶段”。

  而完成收购后,企业的整合的难题也摆在了新华医疗面前。“从内部整合上看,新华医疗各个并购企业的协同能力还有待加强,虽然新华医疗的并购案不断,但规模效应并没有体现出来,这说明被并购的企业与新华医疗自身的发展之间还有较大的适应性差距”,史立臣认为,“整而不和,是新华医疗目前最大的问题”。

  史立臣预计,“整而不和”可能会让新华医疗暴露在多种风险下。如果新华医疗把战略眼光仅仅盯在并购上,后期随着新华医疗并购的推进,而并购的企业并没有带给新华医疗更多的利润和资本支持,小孩一箩筐可能会令新华医疗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新华医疗并购需要资金,另一方面对并购的企业进行管理和技术改造需要资金。

  除了资金问题外,“新华医疗在并购重组、业务整合、管理提升和协同等方面都存在风险”,史立臣表示。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