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观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业界观察

医院临床用药情况:谁把廉价特效药拒之门外

举报/反馈
2013-08-28 13:38:15医药网

  一项对国内12个城市42家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调查显示,医院廉价药缺口高达342种,其中130种药在10元以下,5元以下的药品占了69%。

  是什么让这些经典特效药不见了?记者发现,这些老药难逃消失宿命的原因,竟无一例外是因为价廉。

  从1992年起,我国开始尝试建立基本药物目录制度,520种药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对于这些药物,国家实行价格管制政策,从1998年至今,国家发改委已发布30多次各类药品“降价令”,实行药品最高限价。“这些年,药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例如三七的价格比2010年上涨了2倍多,成本压力沉重。此外,人工成本也在上涨,因受限价令的控制,药品利润空间被压缩,有的甚至还变成亏本,企业只能停止这些药品的生产。”一位药厂高管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授姚岚认为,如果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机制不变,高价药自然比廉价药受欢迎,因为开高价药,医生回扣多,医院的利润也大。这一利益链,侵蚀着廉价药的生存土壤。

  “新药”换马甲登场

  在武汉汉阳大道钟家村一家药店,记者问及是否有宝塔糖卖?店员摇摇头:“多年没卖了。”他推荐用史克肠虫清,价格是10.5元。在武昌雄楚大道珞桂路上一家药店,记者求购六神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六神丸因为成本高、售价低,已经很久都无货了。她推荐了一款同类药,8元一盒。

  一位大医院医生称,一种名为对氨基水杨酸钠的药物治疗结核病效果不错,一直以来的零售价仅1.61元每支,受到患者欢迎。但半年前,该药突然断货,他所在医院致电9个厂家,均无法进到该药。无奈之下,该院只好改用价格更高、副作用更大的二线药品。

  就在不少廉价药品悄然退市的同时,它们的升级品却粉墨登场。有些廉价药“改头换面”,价格扶摇直上。原先只要几元钱,换个包装或只在配方中添加一些辅料,就变成了100多元一盒的新药。

  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对一些特定规格的药物制定最高零售限价后,一些药企就玩起花招,改变规格、剂型、包装,重新上市,这样价格就不再受“限价令”左右,事实上药还是原来的药。如阿莫西林被限最高售价后,常改头换面成“新药”重新流入市场;某种颗粒剂刚受限,马上就蹦出来咀嚼片;水针刚有限价,立即就冒出了粉针;还有的糖浆变成了混悬液,水丸变成滴丸,不胜枚举。

  “强心针”还能打多久

  药物真正短缺的时候,相关部门就会紧急召集药厂,应急生产,可风头一过,短缺又会发生。这种“急就章”式的做法显然无法满足临床之需。

  姚岚认为,救活廉价药,不能只靠应急生产的“强心针”。在药品定价上,要通过科学的生产成本核算,让廉价药回归一个合理利润空间。有关部门应建立严格的成本监测体系,通过专家评估、行业评审等制度确定药品成本价,形成药品的合理定价机制。对一些特效的、甚至是救命的,且价格低廉的药品必须保护。同时,政府还需要运用调控手段,保障药品不会因低价竞争而“招标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型三甲医院院长表示,国家应该建立一套廉价特效药的储备制度。“可以召集专家遴选一批常用的廉价药,对于临床必需的廉价特效急救药和罕用药,建议由政府指定药厂生产,并给予补贴、减税等扶持政策。”此外,还可提高廉价特效药的报销比例;引进激励机制,鼓励医生使用廉价药。

  这位院长认为,只有从医改宏观视野入手,让药品回归其单纯治病的属性,廉价药才不至于总是“要死不活”,患者就更有可能用上廉价药。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