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药企动态

葛兰素史克的中国危机:贿赂医生财务被冻结

举报/反馈
2013-07-08 09:30:46东方网

  一则微博将6月27日发生的葛兰素史克上海被调查一事公之于众,随后其北京办公室与长沙办事处也皆被证实接受调查。对此,葛兰素史克公关部在最大程度上接受一切媒体采访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拒绝透露更多信息。一时间,业内的猜测、同行的回避,使外界对此事的关注度有增无减。

  统一口径

  7月5日,距离6月27日公安人员到访葛兰素史克(GSK)上海与北京办公室进行调查已有一周,尚未有更多的官方信息予以披露,但来自坊间的信息与爆料显示,葛兰素史克被调查一事不那么简单。

  对于6月27日在葛兰素史克北京与上海办公室上演的相同一幕,其公关部负责人方芳对媒体坦承:“我们确认相关政府部门正在进行相关调查,目前尚不清楚调查的具体情况,公司将会积极配合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

  而对内,其在第一时间发布有关通报,并在7月1日与7月4日陆续跟进通报。在这三份落款皆为葛兰素史克中国/香港区处方药及疫苗总经理马克锐博士的通报中,无不婉转地重复提醒着葛兰素史克的内部员工——统一对外口径。相关通报内容于7月5日被贴在微博上。

  事发后,新金融记者与葛兰素史克北京一位销售人员取得联系,对于被调查一事是否对其工作造成影响,该销售人员称:“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在正常进行,应该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对于事件本身,公司对内部员工也并无更多解释,“我也是从网络上了解到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从各个渠道传递的,不知道是真是假。”在与新金融记者交流的几分钟内,他曾多次建议,可直接与其公关部联系。

  在葛兰素史克广州分公司与重庆办事处的电话回应中,其分别表示,暂时没有相关政府部门到访该处,其能够证实到,6月27日发生在公司北京与上海办公室的事情属实,详细信息则需咨询公关部。

  如此如出一辙的回应,与上述葛兰素史克的通报内容保持了高度一致,尤其体现在“如遇媒体问询,请直接转至公司公共关系部门同事处理”。

  除确认相关政府部门介入调查外,其公关部未对新金融记者透露更多信息,而是多以“除了我已给你的正式回应外,对其他问题现在都不作评论”为由不再多答,包括“现在对长沙办事处的问题不予评论。”方芳说。

  在微博播报葛兰素史克上海办公室被查,随即传出其北京办公室亦被查后,6月28日,长沙市公安局通过微博披露,葛兰素史克(中国)有关高管人员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长沙市公安机关调查。

  7月5日,长沙市公安局案件受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个事情现在还在侦查阶段,因为这个案子比较重大,也没有通过我们法制科。”对于案件具体进展、相关负责部门以及是否为三地警方联合调查,该工作人员则表示,“不是很清楚”。

  而一位业内人士推测:“可以明显感觉到,有人在幕后策划这件事,有人举报,使公安部门可以很精准地去打击调查,没有人策划的话,不可能几个地方同时来做这件事。”

  据长沙一位媒体同行介绍,葛兰素史克长沙办事处早在几个月前就已关停,虽然人已不在,但物业费还在照常交,该办公楼物业人员已在那里工作两年多,“在他来之前,那个办事处就在了,他说是一个不错的公司,平常人还挺多。”该同行说。

  由于葛兰素史克公关部并未就其长沙办事处的关停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其他确切消息传出,其关停是否与当地公安部门介入有一定关系,是否与公司北京和上海办公室被调查有一定关联,目前还不得而知。

  外部消息

  采访期间,新金融记者曾试图通过其他外资药企人员打探与葛兰素史克相关的更多内幕消息,意外的是,几乎所有接触到的外资药企人员都采取了较为回避的态度——“都是朋友,不方便说,你找其他人吧”、“这个可能帮不了,圈子里面肯定是有认识的,但不太好,你通过自己的途径去找葛兰素史克的人可能更好些”……

  其中一位外资药企销售人员虽不愿多谈,但他直言:“我们现在每个人压力都特别大,因为这个事的前因后果,大家都心照不宣,非常清楚。”当问及其所在公司是否因此加大对销售人员的管控时,他则表示,“没有任何影响和变化,因为这是一个个案,公司内部不谈论,没人提,没有你们想象的这么敏感,对于行业也没有任何影响。”

  但毕竟,这对于在行业内一直保持良好形象的葛兰素史克而言,并不光彩。甚至有中间人转述葛兰素史克合作方的话说,“葛兰素史克现在挺麻烦的,能离它多远就多远,免得被它拖在里面”。

  与葛兰素史克长沙办事处有合作关系的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我知道它出了些问题,(具体情况)不清楚,已经很久不见他们的人了,我也想碰到他们问一下,现在还有他们的库存,该卖的还得卖,暂时没有新的合作”。

  对于葛兰素史克被调查的原因,新金融记者通过上述中间人从葛兰素史克合作方处得来的消息是,警方在调查葛兰素史克上海这边的财务,涉及到商业贿赂与专利药。其中前者是“针对医院的,给医生的商业贿赂”,后者是“专利到期的问题,它好像是想推迟其他仿制药的上市,在这方面有一些费用支出。”

  该中间人表示,刚传出消息时,该合作方人员就曾问过其在葛兰素史克熟识的业务人员,对方称一切正常。而没过几天,这位业务人员就离职了,只留给合作方人员一条短信:我离开(公司)了。“后面就找不到人了。”该中间人认为,葛兰素史克可能已经开除部分销售人员。

  方芳表示,公司确实曾因不正确使用费用而与某些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但那是2010年的事,并且当时也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其存在向医疗保健人员支付不正当费用或试图行贿的情况。但该中间人并不认为二者为同一件事。

  一位药企人员表示,其接触的外资药企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原本一拨人相处得挺好,突然就离职了,“业务员一下子换人了”,而原因是,“上面的高管换了人,重新招聘了一拨人”,这被业内认为是“高管内斗”所致,而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外资药企身上很普遍”。

  来自各方的消息多显示,由“高管内斗”引起葛兰素史克被调查已成为业界对此的普遍共识。此间微博上流传的外资药企内农夫与蛇的故事中,以“G司”为公司名称,并提及多地方办事处关门等内容,被网友理解为是在影射葛兰素史克被调查的缘由。

  内外牵连

  尽管葛兰素史克对内有统一的言论要求,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其仍无法避免各种消息对外流出。

  新金融记者通过另一位中间人从葛兰素史克下属某公司打探到的消息是:“这件事是由葛兰素史克美国公司查出来的,它当然不希望漏出这么大的事来,内部解决就完了,但由于内部派系斗争等原因,有人把事情捅了出去,捅到了《华尔街日报》,舆论炒得比较热,他们公司内部压力也比较大,因为这件事是需要有人来负责的。”

  他还从中得知,“他们调查的时候发现,好像不仅销售,它在中国的研发也有造假问题,从销售到研发,涉及的面越来越大”,此外,“据说销售那边确实逮了几个人”,而“葛兰素史克的财务账号也被冻结了”。

  方芳并未对此给予更多回应,与此相关的信息也未能得到她的证实。但新金融记者间接了解到,或因财务被查,葛兰素史克上海的部分人员对其工资能否正常发放有所担心。

  一位自称医药代表的人员7月5日在其微博公开表示,其一位在葛兰素史克河南做医药代表的老乡,“上周(6月27日那周)被公安带走到今天没有音讯,她老父母找过GSK的当地领导和PR(公关)负责人,被拒之门外。如她真有罪也是在职务内的罪”。

  也有消息称,被关进去的可能是其河南区的一位大区经理,“人已经进去一周多了,公司连个声音都没有”。

  如果上述内容属实,则与葛兰素史克对内通报中的“管理团队正在竭尽全力通过内部协调和外部各方,为受到影响的员工和他们的家人提供尽可能的支持”相违背。而这句话本身已经说明有员工“受到影响”。

  就以往的案例来说,外资药企将坏事变好事的情形并不少见。一位药企人员举例说:“比如查出来销售方面确实存在问题,高层可以推卸责任说‘底下的事我不太清楚,但现在清楚了,肯定要严查、严办,配合中国警方把这件事处理好’,牺牲底下的一些人,把企业的信誉建立起来,因为如果完全把这件事盖着不说,可能问题越出越多。”

  之所以可以“推卸责任”,该药企人员分析说:“这毕竟不是药品质量的问题,是可以控制的,而一旦药品出现问题,对企业的名声影响是很大的。”当年葛兰素史克旗下中美史克的感冒康泰克,因含有PPA(苯丙醇胺)遭停用退市,被称作“带来了感冒药市场的大洗牌、大调整”,“中美史克深受其害”,后面才有了新康泰克

  曾有媒体报道称,与葛兰素史克同一天遭遇调查的还有柯惠医疗与另一家外资药企。后经业内人士透露,另外一家外资药企为强生上海。对此,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与传播部总监吕晶予以否认,她表示的确听说还有别家,但“不是我们”。而柯惠医疗方面的回应是,其并未涉入该调查,也未被任何政府部门接触。

  核心问题

  诸多采访信息显示,葛兰素史克被调查事件中,医药代表对医院医生的贿赂成为业内默认的核心问题。在外界看来,或者在法律层面上,这还是一个潜规则,但就行业内而言,“都这样,现在都是明规则了。”一位业内人士说。

  安邦咨询医药行业研究员夏庆表示,在中国,由于医院是第一大药品消费终端,拥有72.1%的市场份额,加上政策正在向基本药物市场倾斜,因此,高价外资药在基本药物市场空间受限,大有受内资企业挤压越来越严重之势。外资为了抢占市场,就更容易滋生行贿医生的不合规现象。

  “许多外资药企会有一些灰色空间,内资药企也在扩大一些阳光地带,前者在学术推广方面比重较大,在代金销售方面比重较小,后者则相反,但这种差距在逐渐减小。”该业内人士认为,其实质“都是给医生处方药品后的一种报酬”,而外资药企不过是采取了学术推广等相对合规的措施。

  该业内人士还表示:“外资药企在明面上不准给医生回扣,一般会与销售人员签署一份协议,你要是给了,是你个人行为,但出事以后还是要帮忙解决的,比如危机公关都是要做的。”

  微博上有人对此抱怨:“一面和员工签反商业贿赂协议,一面强迫提高费用,大会小会三令五申!(医药)代表不易!”

  事实上,在葛兰素史克出事之后,不论在采访中,还是微博上,其不少员工都坚持对公司的信任,但随着事件的发酵,也不乏一些医药代表认为葛兰素史克不作为,呼吁同行自救。还有一些同行则对葛兰素史克内部通报中自称的“葛兰素史克公司具有行业内最为严格的合规程序”表示质疑。

  其实,医药代表与医生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医药代表这个名词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上述业内人士介绍,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之前,有一级、二级、三级药品供应站,药剂科要采购药品,“需要去打点供应站的人,才能买到药,那时候缺医少药,很多都供应不上”。

  而到了90年代初,中国的药厂逐渐多起来,药品也多起来,当时比较早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强生下属公司西安杨森,“开始招医药代表,开始有人跟医生沟通,做一些学术,全国推广,内资药企学着西安杨森的推广方式,做不了这么多学术,一开始是给个小纪念品,后来开始送钱。”该业内人士说。

  就目前的事态而言,虽无法准确判断葛兰素史克被调查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何,但坊间各种消息仍在不断传出,葛兰素史克正在中国经历的这场危机或许才刚刚开始。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