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观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业界观察

基药价格一降再降 成本难压缩企业欲弃基药

举报/反馈
2013-05-14 09:25:51

  2013年4月25日,在全国药品交易会上,就有业内人士指出:“调整新版基药品种的最高限价确实是目前药品价格审评的工作重点。”于是,新版《基本药物目录》是否降价,成为企业关注焦点。

  “目前,关于基药目录降价的政策还在研究之中,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意见。”2013年5月10日,记者致电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宋先生告诉记者,此轮降价仍在“酝酿”之中。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营销医药事务部高级总监刘继鹏告诉记者,发改委已经向企业发出关于此轮降价的征求意见,其中就有中成药和基药目录两大板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企业对于发改委有意降低基药目录药物价格的问题避而不谈,但言语中流露出“无奈”的语气。

  “上一版基药目录的价格已经是底线了。”刘继鹏告诉记者,在上一轮的基药目录降价中,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而是一再降价,那么企业发展将会遭遇“险境。”

  目前,基药目录降价仍在“酝酿”,“酝酿”的是具体的实施办法,趋势仍是无法扭转。刘继鹏表示,一旦具体办法实施,企业仍会积极地响应并参与其中。但是,针对某一品种、某一剂型的超出“底线”的降价,从企业制造“良性药、放心药”的考虑出发,宁愿放弃该品种和剂型的生产,也要保住质量。

  “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的初衷是保证基本药的生产与供应,保证老百姓的用药需求。但是一味地盲目降价,可能会违背这个初衷。”中国化学(601117,股吧)制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潘广成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降价政策仍在酝酿,但要从目前企业和市场的实际出发,从药物经济学的科学原理出发,制定合理地、有层次的降价措施。

  药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质量应是生产药品的第一道关卡。然而,在盲目降价的驱动下,某些企业可能会舍弃了质量这道“生命线”。

  刘继鹏告诉记者,在降价潮的“倾轧”之下,“唯价论”成为了行业招标的“潜规则”。由于大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在招标中不占优势,而一些小企业由于成本较低,往往可以低价取胜。“基药目录中非独家药品要经过八轮招标竞价,竞争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压缩成本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为了保证质量,只能选择放弃一些品种和剂型了。”

  葵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关彦斌就认为,从短期来看,强行降低药品价格,似乎能够惠及百姓。但是长期来看,一味降价会严重扼杀和阻碍了民族医药工业的升级发展。

  “降价应考虑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给企业一定的生存空间,否则药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潘广成表示,质量乃是“重中之重”,要设法促进医药行业的良性竞争与发展。

  尽管新一轮药品降价仍在“酝酿”,未现雏形,但行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意料之中,并不意外”。长城战略咨询企业咨询部经理马宇文认为,新一轮药品调价是发改委的既定策略,如何加快医药企业的升级与转型,才是企业应该把握的关键。

  “独家品种的定价采取议价形式,价格缩水程度在2%到3%。与此相较,非独家品种的定价采取竞价形式,价格的缩水有时高达20%。利润微薄,甚至是赔本经营。”刘继鹏告诉记者,独家品种的确有一定的价格优越性。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