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观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业界观察

药企扎堆“从医” 民营医院软环境或逐渐明朗

举报/反馈
2013-05-09 10:54:33每日经济新闻

  继今年年初收购四川红十字肿瘤医院肿瘤中心15年85%经营收益权后,5月6日独一味又与四川3家医院签订协议,收购其100%股权,以拓展在医疗服务领域的版图。

  事实上,近年社会资本办医明显有所加速,药企投资或收购医院动作频频,目前包括复星医药、武汉健民、马应龙药业、国药等企业在医疗服务领域均有涉及。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去年国务院医改办鼓励社会办医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方向明确化后,医改对民营医院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药企涉医已渐成行业趋势。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公开可查的多家涉足民营医院投资数据显示,盈利者为少数。“药企进军医院,背后其实是一场利益争夺,它必然面临同公立医院竞争等多方挑战,先进医疗设备、专业管理经验的缺失都可能令投资收益大打折扣”。

  药企扎堆“从医”

  5月6日,独一味发布公告披露全资子公司永道医疗拟分别收购四川健顺王投资持有的资阳健顺王体检医院100%股权、四川健顺王投资等持有的德阳美好明天医院100%股权以及王健忠持有的蓬溪中医院?骨科医院100%股权。

  记者注意到,这也是该公司继今年1月斥资1.2亿收购四川红十字肿瘤医院85%经营收益权后,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又一次动作。据了解,此次拟收购的三家医院均系自然人王健忠控制,但意向书并未披露收购价格。

  “早在2004年卫生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院的政策出台前后,就出现了制药公司投资医院的趋势。”对医药行业素有研究的分析人士周珏永表示,现在这一趋势更加明朗化。

  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近期上市药企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布局动作并不少见,涉足投资医疗机构的医药上市公司不下10家。

  去年12月,复星医药便与宿迁钟吾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复星医药将持有该院55%的股权;2012年11月,武汉健民也发布公告披露将投资1.3亿元与武汉第八医院共同设立以消化道病诊疗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持股比例达65%;包括马应龙、金陵药业、广药集团等药企目前均拥有不同份额的医院资产。

  除了上述在医疗机构领域已有所布局的上市药企以外,还有不少药企也有进入的打算。

  4月初,西南合成便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拟以公开征集方式,协议转让其直接和间接持有的西南合成不超过7000万股,占总股本11.75%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本次转让股份主要原因,是为满足自身拓展医疗服务产业、医院资产战略收购的资金需要。

  此外,“太极系”旗下的太极集团、桐君阁在该领域同样有所筹谋。据重庆本地媒体报道,桐君阁今年内将建立体检中心,而太极集团所打造的“太极岛”也定位于医疗养生,有意进入医疗服务领域。

  民营医院软环境渐趋明朗化

  药企为何扎堆青睐民营医院?

  记者了解到,在国内药品销售市场上,医院占据了80%的份额,对制药企业而言,医院这一渠道显然关系着其命脉。

  “投资医院自己掌控话语权,不仅能拓展产业链,从基本面分析,也能令企业获得更为长期的发展。”周珏永表示,同时来自政策层面的松动则成为这一趋势中不可忽视的推动力。

  2012年年底,国务院医改办正式批复,同意将温州作为全国社会资本办医联系点,鼓励其在社会办医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卫生部长陈竺也公开指出,到“十二五”末,民营医院床位数占总床位数的比例要从目前的约10%提升至20%,同时业务量也相应要增加到20%。民营医院越来越多接近民众生活的可能性也随之走高。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以药养医’的弊病也会随着根除,高价药将受到限制,一部分制药企业也可能受到波及。”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分析师表示。

  事实上,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制药企业利润率已经有所下滑。马应龙2012年年报便显示,在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6.19%的情况下,其药品零售业务还出现了9.62%的下滑。

  上市药企相继投资民营医院的另一因素在于其每年30%左右的利润率,这对上市公司而言,无疑颇具诱惑力。此外,由于医院给药企的汇款周期为3个月或者半年,大多数制药企业均存在医院回款慢现金流不充裕的问题。“药企自己经营医院,这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雪球医药行业分析师方永圣认为,同其他资本相比,药企因熟悉医疗行业宏观情况,投资医院也具有先天优势。

  仍面临现实考量

  尽管拥有多种利好,药企投资民营医院的发展道路依然面临诸多现实考量。

  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便在于,在完成投资收购之后,对医院管理“零经验”的医药企业如何平衡医院运营收支并维持上下游价值链的整合。

  记者查询多家上市公司年报发现,目前涉足投资医院的上市药企少有收回成本的案例。

  马应龙2012年年报显示,医院诊疗业务收入为0.58亿元,毛利率则比上年同期减少13.48%。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自2008年以来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5家连锁医院,其中马应龙肛肠专科医院的投资成本就达2500多万元。

  “全新投资一个医院有漫长的投资周期,首期的运营成本非常高,盈亏持平基本要十年以上。”上述分析人士说。

  药企无法忽视的另一问题在于同公立医院的竞争。“从国内的环境来看,公立医院一直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有限。”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范扶民表示,公立医院定位是非营利性医院,国家财政拨款,不用上税,但是民营医院定位为营利性,税款占到营业额的30%,是利润的50%以上,税收压力太大。

  同时,很多民营医药由于缺乏相关大型医用设备,并不能满足全部客户需要,这无疑也会制约它们的发展。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