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保健品

碧生源广告欺骗消费者 19份处罚被指太轻

举报/反馈
2012-09-04 09:31:36中国网

  “碧生源常润茶,不要太瘦哦!”这句耳熟能详的台词如今已充斥在大街小巷。然而,在充满诱惑力的广告背后,却是多次违规“顶风作案”的现实。

  近日,《中国企业报·中国食品报道》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发现,碧生源常润茶的功能仅为改善便秘;而在广告中,口臭、色斑、痤疮甚至失眠健忘等,都纳入了疗效范围。不仅如此,其主要成分番泻叶,在医学专家看来更是需严格控制使用的“泻药”。

  不实广告

  其实,碧生源广告的问题,早已有监管部门介入。追溯到碧生源公司上市前的三年,其广告违规23次。该产品广告还因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夸大保健功效等原因,上过广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黑榜”,2007年至2009年,仅在广东一地,碧生源就接到了19份公开警告。虽然广告多次违规,处罚却似乎轻描淡写。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处罚多为警告、停售或撤销批文;毛毛雨般的经济处罚、范围有限的舆论批评,对违规行为的行政与舆论监督,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碧生源“骄傲”的资本。

  记者了解到,仅2011年,碧生源常润茶的销量就高达13.7亿袋,相当于给每个中国人的肠子“洗了一次澡”。而这样高销量的背后,则是碧生源将年销售总额的30%、多达近两亿元的资金,用于夸张、不实的广告宣传的辛勤灌溉。2009年,碧生源的广告成本占营业额的30.4%,2010年是28.6%,2011年上半年为32.3%。相比高昂的广告成本,碧生源的原材料成本低得可怜。2009年,碧生源的原材料成本占营业额的3.1%,2010年是3.4%,2011年上半年为1.8%。

  记者总结了一下,目前碧生源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碧生源产品广告被指违规屡禁不绝;二是碧生源其主要成分番泻叶再度被提及,被指“泻药”,在医学上应该严格控制使用;三是被指19份公开警告经济处罚太轻,媒体称目前这种行政与舆论监督似乎成“沉没的监督”。那么,我国目前严格的广告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信息提供核查等制度,层层把关却未形成有效制约,令人深思。碧生源问题也是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混乱、监管乏力现状的缩影。

  市场混乱

  据专家透露,2010年,我国保健食品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虽然在整个食品产业5万多亿产值中保健食品所占的份额不大,但近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保健(功能)食品产业中重要的原料供应和受委托制剂加工的国家。中国保健协会预计,到2015年末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

  保健品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保健食品市场乱象丛生,市场存在的顽疾不容忽视。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4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服用保健品,有75%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购买过保健品。但这份数据同样显示,30%的受访者有过购买保健品上当的经历。

  专家表示,目前保健品行业存在准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无序的一些现象。

  据业内人士介绍,有些不法厂家套用批号、伪造批号、更改批号;在产品生产上使用假冒、伪劣原材料,个别企业不按批准的产品配方生产,甚至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违禁化学成分。

  产品标识和功能描述不规范也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普通食品,以保健食品名义进行宣传和销售;产品标识缺乏食用注意事项等。

  此外,过度包装宣传也是保健品业一大乱象。商家在产品宣传上肆意篡改或扩大产品适用范围,把保健品功用暗示为药品功效,并且不断以患者、公众人物、专家的名义对消费者进行诱导和欺骗。这些不良行为对保健食品行业和消费者利益都造成了很大损害。

  事实上,《食品安全法》规定,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这意味着,未得到抗辐射功能认证的保健品若自行宣传有抗辐射功效,就属于违规。去年8月,国家食药监局颁布《保健食品功能调整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保健食品功能将从27种压缩为18种,包括防辐射等在内的5项功能将被取消。

  市场乱象导致消费者对保健品的投诉直线上升。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11月曾对全国176家保健品店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96%以上的保健品店销售的产品存在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现象。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即是商家借助“模糊”的命名,对消费者进行误导。

  同时,调查显示,对于保健品市场上存在的问题,87.5%的人首选虚假和夸大宣传的情况较多。

  记者从中国保健协会了解到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保健食品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超过2000家。但是行业“小、散、乱”现象非常严重,有将近一半的保健品生产企业资产规模在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也占到12.5%。由此可见,未来保健食品行业发展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