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医药资讯

香港阮氏喘立停被指用兽药做 查处一年仍热卖

举报/反馈
2012-08-01 10:26:47 人民网

  标着用人参灵芝孢子粉等名贵中药制成的保健品里面竟掺杂了兽药,“香港阮氏喘立停”被央视曝光,有关部门查处以后,竟然仍在网上公开叫卖。据市老龄办公布数据,预计到2030年青岛3个人里面就有一位是60岁以上的老人。越来越多的老人让保健品行业近几年异常火爆 ,而市场情况更是鱼龙混杂。本报就曾多次接到过老人上当受骗的投诉。可面对着琳琅满目的保健品,老年人又该怎样选择呢?

  “兽药保健品”遭查处后网上仍热卖

  5分钟就能神奇治疗哮喘病的保健品,竟是用玉米淀粉、麦芽糊精等生产出来的。去年10月份,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曾曝光过一种保健品叫做“香港阮氏喘立停”,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着用人参、灵芝孢子粉等名贵中药制成的保健品,不仅不含有这些贵重药材,让人吃惊的是,不法分子为了节省成本,甚至在原料中添加了只适合鸡 、鱼等动物用的兽药。

  经央视曝光后,当地有关部门立即对违法加工点进行了查处,一个小小的加工作坊里竟一天能产15000多板保健品胶囊,涉及8种保健品。

  如此“坑人”的保健品被查处后,原本以为就会销声匿迹了。可令人没想到的是,7月24日,记者在网上搜索,该保健品仍在网上热卖,就连广告语都基本没改,打着“5~20分钟见效、二周期不咳不喘”的宣传语还在诱骗着众多消费者。

  键入“香港阮氏喘立停”的字眼,记者一搜,代理该种保健品的商家很多,随手点击进去,商家的报价从45元~98元不等。与一家上海代理商的客服取得联系,姓刘的一位工作人员跟记者说 ,保健品对哮喘病的治疗效果很好,用了以后直接可以取代药物,两到三周就可以治好多年的哮喘病。不过,当记者表示,该药曾遭曝光,而且该公司贴出的产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也查询不到,是不是违法的?“不可能。”工作人员断然否定,但却提供不出能查询出的证明结果。

  随后,记者又与其他两家代理商取得了联系,刚开始对于产品的效果都是吹得神乎其神,5分钟就能见疗效。可是当记者提到,曝光时间、批准文号的时候,客服人员直接都自动掉线。

  只有一家名为上海爱乐购物有限公司的客服人员称,这种保健品原产自香港,他们是大陆的唯一代理商,现在一天的销量都要上千盒。“市场上有冒充的,你们知道吗?”“全国各地都有冒充的,就是因为产品效果好,销量大。”该客服人员回答说。

  保健品惹事不少 ,要谨慎购买

  本报之前就曾接到过多次关于保健品的投诉电话,在今年“3·15”消费者维权日的时候,记者还曾采访过一位近80岁的孙大爷,因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衰等疾病,当时看到看到一则宣传广告,自己参加了一个糖尿病的讲座。架不住推销人员的软磨硬泡,孙大爷买了一年治糖尿病的药,可刚吃了两天就开始出现恶心、拉肚子的症状,吓得再也没敢吃 。

  据开发区食品药品辨伪劣识假冒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种类逐年增多,确实也存在一些用食品冒充保健品、用保健品冒充药品等行为,还出现了一些劣质的仿冒知名品牌的保健品。说着工作人员给记者拿了一种对嗓子比较好的保健品,真假两种产品乍一看包装差不多,但细看外包装颜色有细微差别,而且头像也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这个假的批号是食品的批号 ,根本就不算保健品。”工作人员说 ,这种仿冒包装销售的情况也有不少。

  相关链接保健品是不是真的,这样辨别

  市民在选择保健品时,究竟该如何选择呢?通过采访食药监局的专业人员,记者整理了几条辨识的小方法,市民可以参考。

  1、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保健食品只能宣传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能用于治疗疾病,凡是声称能治疗疾病的,您千万别信。

  2、我国所有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应有“卫食健字(××××)第××××号或国食健字G××××××××”的批准文号。并且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http://www.sfda.gov.cn)的数据库进行查询。查询不到的切记不要购买。

  3、仔细看选购的保健食品外包装盒是否有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并且清晰可辨。正规的保健食品左上角应该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天蓝色“小帽”,没有的或者颜色不正确的也不要购买。

  4、不管保健食品广告采用什么形式进行宣传,都必须注明有“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这一忠告语。

  5、如在保健食品广告宣传中是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检验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部门进行推荐的产品,一定是假冒宣传。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上述部门不得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责任编辑:王小楠)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