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不良反应

儿童更易患药源性肾病!

举报/反馈
2008-01-30 00:41:0039健康网社区

  儿童药源性肾病主要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最多见)、单纯性蛋白尿、血尿和蛋白尿混合型以及急性肾能不全。易引起单纯性血尿的药物有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解热镇痛抗炎药,患儿一般在用药1周后发病,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单纯性;单纯性蛋白尿主要由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由于临床表现以蛋白尿为主,水肿不明显,常不易被发现,以致误诊、漏诊;以急性肾功能不全为临床表现者皆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表现为急性,少尿、水肿,肾功能检查有中度以上改变。

  由此可见,在引起儿童药源性肾病的药物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称罪魁祸首,所引起药源性肾病的发生率依次为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究其原因,主要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肾毒性较强,但因除链霉素外不需皮试,使用方便,药源多,故使用频率高;用药剂量掌握不严格,大多超过儿科规定剂量,特别是乡村卫生院、街道卫生所;对新近研制的氨基糖甙类药,特别是阿米卡星、小诺霉素、妥布霉素的药物毒性认识不足。

  此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头孢唑啉(先锋5号),解热镇痛类药物中的扑热息痛、安乃近,以及通、复方新诺明等都是易引起药源性肾病的常用药物。为此专家认为,对儿童使用上述药物,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用药剂量,用药期间应注意药物毒性反应监测和血、尿监测,如有异常改变应及时停药并做相应治疗,尽量减少或避免儿童药源性肾病的发生。

(实习编辑:陈静梅)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